重庆市开州区生态环境局关于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92号建议的复函
袁敏、向中海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多方施策推进汉丰湖旅游度假区水质保护工作的建议》《关于持续发力加强汉丰湖水质治理、周边建设的建议》(提案第92号)收悉。经与区城市管理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多元宣传营造氛围的建议
开州区委区政府历来重视汉丰湖水环境保护工作,区级各部门坚持以“宣”为导向,强化汉丰湖水质保护宣传、着力营造宣传氛围。一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线下依托“3·19”活动周等节点,联合各中小学校开展“环卫课堂进学校”“我当一天库岸保洁员”等志愿活动,今年已累计组织志愿者100余人次清理库岸垃圾;线上在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并与融媒体合作开设“汉丰湖水质保护”专栏,扩大宣传覆盖面,营造浓厚的护水氛围。二是依托“六五环境宣传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组织生态环境志愿者进企业、进社区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活动16次,引导企业履行生态环保责任、绿色生产,引导市民绿色低碳生活、垃圾分类,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习惯。三是建成宣教中心、宣教教室及湿地科普展示区,设置科普文化展示牌400余个,制作湿地宣传片2部,开展汉丰湖湿地保护主题宣教活动100余次,印发宣传资料4万余份,开展湿地自然课堂30余次,参课人员达3000余人,通过各级媒体对汉丰湖湿地保护、湿地科普、湿地建设成果等内容进行报道90余次。四是连续三年在汉丰湖城南故津广场投放鲢鱼共10万余尾,通过实施增殖放流活动邀请全区各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其中,让保护汉丰湖的氛围得到进一步深化。下一步我们还将多维度、多层次的加大汉丰湖水质保护的宣传力度,让宣传氛围更加浓厚。
二、关于多方联动排查问题的建议
自实施“河长制”以来,我区分别制定《开州区全面推行河长制部门联动工作制度》《开州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巡查与督查制度》,将跨区县、跨镇街河流联合巡查机制纳入其中。一是全方位夯实联动基础,积极推进跨区域协同治理。与下游云阳县签订特殊时期清漂合作协议,督促汉丰湖周边镇街签订联防联控协议,组织联合巡河行动,共清理交界区域死角20处,有效解决跨界水域管护难的问题。同时,在各支流入口设置拦截网,组建50余人专职清漂队伍,划分网格开展每日巡查打捞,实现汉丰湖水域清漂保洁工作常态化、精细化。二是全方位升级联动监管体系,在汛期及库区蓄水前开展专项巡查,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限,确保隐患及时消除。汉丰湖周边镇街常态化召开联席会议,共享水情数据与垃圾溯源信息,提升治理精准度。拓宽公众监督渠道,聘请社会监督员,利用城市管理服务热线,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共治体系。三是开展区内河流联防联控。2024年以来,区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交通、住建等部门共开展联合巡河5次,各乡镇街道开展联防联控95次。四是定期开展跨区县域常态化联动巡查。“万达开”三地河长办、生态环境局组成联合巡查组,对汉丰湖上游南河、东河开展常态化巡查,重点检查南河开江县八庙镇断面、南河开州区巫山镇断面、东河开州区郭家镇津关断面河流水质和流域内污染物的收集处理情况以及“四乱”管理等情况,实现跨界河流上下游齐抓共管、信息共享、行动一致,强化了“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流域水环境联防联治。
三、关于多方施策强化治理的建议
2020年—2024年,汉丰湖南河新城取水口和木桥两个断面均保持在Ⅲ类标准,其中2024年汉丰湖南河新城取水口断面有5个月达到Ⅱ类,创历史新高。
一是2020年编制完成《开州区一河一策(2021—2025年)实施方案》,共涉及全区160条河流,179座水库,方案对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执法监管等6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制定了管理保护目标、任务和措施,每年年底对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今年下半年,将启动《开州区一河一策一河一策(2026—2030年)》的编制工作。
二是强化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我区共争取资金3.85亿元,在汉丰湖周边实施开州区盛山片区排洪沟工程等9个排水管网建设项目,新建污水管网41.39公里,雨水管网21.05公里,改造雨污管网35.89公里,整治雨污错接混节点355处、三四级结构性缺陷1381个;2022年末,区委、区政府再出重拳,围绕汉丰湖周边镇街将17个项目纳入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总投资金额约为14.03亿元;投资7.5亿元新建乡镇污水管网约770公里、对31个镇乡实施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完成29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大幅提高了镇乡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实施城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项目,城区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1.8万吨/天,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6.63%、处理率达到98.18%,在市级考核区县排水主要指标中名列全市第10名。
三是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截至2024年全区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4.1%,实施化肥减量示范片15个,示范推广有机肥 5000亩;全区化肥使用总量50300 吨,较上年减少使用260吨;全区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56.5%,统防统治覆盖率47.43%,农药使用总量666.03吨,较上年减少使用4.1吨;对全区水产规模养殖场尾水排放加强监督检查,指导养殖户达标排放,全区规模化水产养殖场尾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90%以上;建设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示范场3家、标准化规模场3家,标准化场提升改造8家,专项巡查300余人次,问题整改6家。
四是扎实开展支流河道综合治理。投资3700万元实施开州区竹溪镇石碗溪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开州区小江流域丰乐等乡镇河段系统治理试点示范工程等,完成综合治理河道13.4公里,新建及加固护岸12.53公里。
五是近两年来共针对汉丰湖重点区域和行业开展专项检查27次,重点排查雨污管网混排问题。对检查中发现的3起雨箅子乱倒污水行为进行现场整改,开展重点行业专项整治行动,组织执法人员对城区餐饮、洗车、学校等单位进行“一对一”普法宣传,督促严格落实雨污分流措施。加大执法检查频次,采取日常巡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严厉查处私拉乱接、违规排放等违法行为。
四、关于完善日常监测监管和巡查执法机制的建议
开州区坚持“三水统筹”,从管好水资源、治好水环境、护好水生态三方面持续加强汉丰湖水环境保护,2023年10月,汉丰湖获评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成为全市首个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一是进一步健全水质监测预警机制。全面实施汉丰湖水环境风险评估与水华预警控制工程,切实提高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监测数据同步接入水环境综合管理平台,填补我区水环境预警能力建设空白,常态化运行水华预警平台,根据水质监测和巡查情况,分级发布预警预报。二是积极开展汉丰湖水质例行监测和加密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大对汉丰湖上游重点乡镇、重点流域的水环境质量监管,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和属地镇街加大辖区河流、汉丰湖水面漂浮物清理,确保汉丰湖“水清岸洁”面貌常态保持。三是进一步强化汉丰湖水华风险防控。2023年印发《汉丰湖水环境保护应对水华风险应急工作方案》,成立汉丰湖水环境保护应急工作专班,从雨污管网、河道保洁、畜禽粪污、河道养殖、管理漏洞、行为习惯等影响汉丰湖水质方面进行“拉网式”巡查排查,形成了城乡结合联防联控的水环境管理机制,凝心聚力开展汉丰湖水质保护工作。五是强化部门联动形成执法合力。区河长办、区水利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管局、区林业局、区公安局等多部门联动,从严从重、快速打击污水偷排直排乱排及其他污染汉丰湖水质的违法行为。
五、关于汉丰湖生态环境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建议
从河湖安澜、生态健康、亲水宜居、智慧赋能、绿色富民等多维度滚动建设幸福河湖。一是“+文化”打造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多功能湿地宣教中心、鸟类观测站等宣教阵地,开展汉丰湖保护与利用系列科学研究、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全区各类教育和培训体系,广泛开展水环境、生物多样性等全民宣传活动,开展湿地保护主题宣教活动、湿地自然课堂;组织生态环境志愿者进企业、进社区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活动,微博发布、微信发布,增强全区群众参与生态环保的热情。二是“+体育”。深化汉丰湖“国家第一批水上(海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试点”,与国家体育总局建立赛事合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汉丰湖半程马拉松赛、龙舟邀请赛、国际摩托艇赛、游泳公开赛、钓鱼大赛、山地越野摩托车赛等多项竞技和群体运动赛事,开发水上桨板、水上自行车等10余项水上休闲活动。三是“+旅游”。打造“汉丰湖蓝色度假”,通过动态调节水位,满足生态景观建设等功能需求,同步建设汉丰湖国家生态湿地公园和46公里环汉丰湖生态景观带,提升风雨廊桥景区建设,开设举子园和汉丰湖的游船体验、水上运动等体验项目,创新渝东北川东北首家临湖城市“露营+乐园”游玩模式,形成极具魅力的“亲水”休闲水岸。
此复函已经区生态环境局局长徐伟审核,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先凯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你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开州区生态环境局
2025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