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重庆市开州区科学技术局关于区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3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 2022-07-30
字体:

重庆市开州区科学技术局

关于区政协十次会议第3号提案的

区政协学习联络委

你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强开州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建议》(提案第3),经与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探索建立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建议方面。一是强化政策激励。编制了《开州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制定了《开州区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等文件,支持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中试熟化与成果承接基地等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对新认定或新引进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按照“一事一议”给予支持。二是搭建成果转化平台。与重科院易智网签订科技成果合作协议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一站式”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开设运营“开智网”,建立科技成果库,发布科技成果94个,转化成果28项。组织市级专家团队、技术经纪人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走访科技企业20家,成果对接活动3场,凝练科技需求14个,促成科技合作13项。全区完成技术合同交易1.17亿元,总量居渝东北片区第二。

(二) 关于“鼓励引导企业担当起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建议方面。一是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市级科技型企业五年倍增计划,引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新增鹤林电子等高新技术企业21家,比上年增长46%,增量居渝东北片区第一,累计达到67家;新增佳意新材料等重庆市科技型企业76家,比上年增长15%,累计达到280家。完成2022年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准备工作,新申报11家二是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支持名赫电子、紫建电子等10家企业建成研发成果展示厅,指导企业采取自建、联建、飞地建等方式新建市级以上专业研发机构19个,累计达到44个,企业创新活力、动力、能力明显增强。全区科技创新产出指数达到45.02%,居渝东北片区第一;比上年增长22.75%,增幅居全市第一。三是推进产学研合作。发布2022年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将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作为企业立项的必备条件。撮合62家企业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深入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共同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17个、指导性计划项目26个,解决技术难题80余项。

(三)关于“以创建市级高新区为契机营造浓厚氛围”建议方面。对标市级高新区认定管理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聚力规划引领、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环境优化四个方面,做好“高”“新”文章浦里新区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翻番、科技型企业占比达到55.2%、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到23.2%、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8件,改革创新、对外开放、发展环境取得了大幅提升。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围绕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外向型新兴产业,大力开展主导产业对外招商引资,实现近3年年均实际使用内资147.2亿元,使用外资4674.7万美元。

 6月29日,重庆市科技局组织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等市级部门和有关专家,对我区创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进行调研论证,并顺利通过评审,同意开州区“以认促建”创建市级高新区。

(四)关于激发科研人才的创新转化活力”方面建议。一是持续优化创新环境。贯彻落实《重庆市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实施方案》,探索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组建1000万元的创业种子投资基金和1000万元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为213余家创新主体发放信用贷款3.86亿元,缓解人才创新创业融资难题。制定《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助科技工作者作贡献清单》,广泛宣传“开州区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专题片《千里之外的逐梦人—施忠仁》获全市短视频大赛活动一等奖。二是深化科技人才服务。组织选派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87名,开展科技服务256次,引进新技术、新成果30项,万开联合培育U2优548杂交水稻,成为渝东北自主育成的第一个6项指标均达优质一等大米品种,实现渝东北高端大米品种零的突破。

下一步,区科技局将会同区人力社保局、浦里新区管委会,加快建设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焦生产、生活、生态科技需求,加快产业科技创新、应用技术创新,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我区转化应用。

衷心感谢您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此复函已经朱泯宇局长审核,邓果副区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您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开州区科学技术局

                                                        2022718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