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49号提案的复函
重庆市开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49号提案的复函
崔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聚焦产业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第49号)收悉。经与区大数据发展局、区招商投资局、区商务委、区发展改革委、区交通局、浦里新区管委会等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工业强区”发展战略,用大数据、智能化赋能工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开州区全力战疫、战贫、战复工,工业经济逆势增长、稳中向好。全年新建企业升规17家,排全市第2、渝东北第1,全区工业产值403亿元,其中:规上工业产值269.8亿元、增长5.9%;规上增加值增长4.4%,排渝东北第3;工业投资增长52.1%,排全市第5。一是平台建设增快。2020年新建标准厂房57万㎡,累计120万㎡标准厂房,园区现已建成1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21家、规上企业81家。牵头成功获批了重庆智能家居产业园、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园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批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渝东北渝东南唯一)、全市首批“智慧园区”。二是转型升级增强。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累计淘汰关闭煤炭、纸厂、砖厂等企业86家、盘活困难企业27家、去除僵尸企业38家。四大重点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年均增幅超过20%,家居建材产业壮大为百亿集群。高技术制造业、战新产业增加值大幅增加。三是招商引资增量。坚持常态招商,坚持日联系、周外出、月评审、季签约。2020年,区工业招商团共引进植本科技、伊诺生物、名赫电子、任达通、摩瑞科技、洋生管业、深圳智客、达望曲轴、中建模具等工业项目93个、总投资330亿元。四是落地投产增多。推动智能家居园项目、植本科技、望业生物、新视野印务、慕多工贸、盛迈食品等87个项目落地建设,推动48个项目建成投产。五是工业升规企业增加。2020年,新“升规”企业19家,规上企业总数达到139家,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工业总量均排渝东北第2。六是智能发展增效。去年以来完成天致、德凯智能化改造项目37个,认定数字化车间3个、绿色工厂2家。累计建成4G基站5226个、5G基站1022个、光缆5.33万皮长公里,累计组织企业30家次参展重庆智博会,规上企业累计上云87家,数字经济年均增长7%。七是创新能力增高。积极创建重庆市级高新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1家、市级研发机构38个、独立法人研发机构8家、6个“重庆名牌产品”。星星公司和德凯实业分别被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小巨人”企业,开州有11家企业获得重庆“制造业100强”“隐形冠军”“双百企业”“小巨人”“专精特新”等称号。八是上市出口增大。储备拟上市重点企业6家,紫建电子已进入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审核阶段第二轮问询环节;德凯实业已进入“创业板”上市辅导阶段。2020年,全区工业出口企业11家、出口金额29131万元,占全区93.8%。九是服务保障增质。树牢“服务员”理念,出台工业发展意见、工业三十条、招商引资、科技创新等一系列文件,近两年来兑现各类优惠政策4.2亿元、降低电费气费2000余万元、帮助64户企业应急冲贷1.7亿元。十是发展质量增优。2020年,工业对全区GDP的贡献率为34.4%,拉动GDP增长0.9%;工业税收7.18亿元,占全区税收的28.3%。园区工业集中度达到85%,园区工业用地产出强度90亿元/平方公里。
二、下步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聚焦一个“千亿工业”目标,全力打造浦里、临江、白鹤三个组团,大力培育家居建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四个主导产业,奋力实现工业规模、平台、“三上”、投资、创新、质效六个倍增,加快建成渝东北绿色制造业发展高地、重庆重要工业配套基地,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
三、主要措施
(一)着力构建“一网”工业互联网。一是打通信息流通动脉,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网络基础资源支撑能力,深化4G网络深度覆盖,加快5G规模组网建设,形成覆盖城区和主要工业制造区域的高效、稳定网络体系。加大工业企业5G内网建设,推进IPv6(工业领域互联网协议第6版)、SDN(工业软件定义网络)等新技术在5G内网改造中的应用。加大浦里新区、重点企业5G基站建设力度,积极推动多厂区、多组团、供应链统一组网,构建工业互联网园区网络。二是紧跟融合发展方向,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大力推进重点企业智能化改造,加快实施千能实业汽车零部件自动化精冲生产线、紫建电子聚合物锂离子、名赫电子PCBA集成电路板制造、德凯实业大数据通信5G以上高速覆铜板、海通环保反渗透膜全自动生产线等智能化改造项目20个以上,2021年力争创建数字化车间5个。积极推进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创新应用项目,推动企业建设5G+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场景。三是攻克融合发展瓶颈,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加快企业关键环节数字化改造,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通生产线、车间单元的数据链,实现设备间实时数据交互和协同生产。推动企业建设应用CAD、CAE、CAM、ERP、MES、SCM、PLM等信息系统,提升研发、制造、检测、管理、物流、营销等关键环节数字化水平。四是构筑产业发展生态,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集聚“云联数算用”要素集群,加快大数据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西部中药材大数据发展中心建设,投用智慧开州大数据运营中心、智慧园区管理服务平台,培育发展电商互联网、软件开发、网络信息服务等数字经济市场主体,数字经济增长7%以上。
(二)着力完善“一链”重点产业链。围绕强链补链,重点抓好锻长板、补短板,培育领军企业、链主企业。一是做大做强家居建材产业。已建成家居园厂房46万㎡、落地投产48家,进一步完善家居园产业配套,强化智能制造、智能化改造,重点发展智能家居产品,打造1.3平方公里100亿元重庆智能家居产业园;引进培育卫浴陶瓷、高端陶瓷(大板、岩板)、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以及发电玻璃、药玻等项目,推动传统建材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打造200亿级的特色建材(陶瓷)产业园。二是做特做优电子信息产业。已招商任达通、名赫电子等企业34家,加快健全覆铜板、集成电路、电子元件、可穿戴锂电池、显示屏、智能终端产业链条,构建“芯屏器核网”产业体系,打造150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园。三是做精做细生物医药产业。已招商望业生物、国健医疗等企业30家,突出发展现代中药,加速培育生物医药、基因疫苗、医疗器械、医药服务,打造3.6平方公里50亿元的重庆(开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四是做好做实发展装备制造产业。已新招商摩瑞科技、新驱动科技等企业26家,围绕新能源汽车、大排量摩托、电动车及汽摩配套、通用装备、环保设备(重资产、重投入、重装备的大工业项目),打造5平方公里、150亿元的装备制造产业园。
(三)着力优化“一环境”营商环境。一是强化日常服务。树牢“服务员”理念,坚持“四到六不要”,落实首席代表、服务专员、宁静日等服务制度,常态化推进“三帮一体验”活动,帮助企业解决项目落地、资金申报、要素保障、创新提升、降本增效等困难问题。二是开放本地市场。支持优先采购区内企业产品,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鼓励各级各部门优先采购使用“开州造”产品,以实际行动帮助开州企业发展壮大。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招投标等方面,为各类市场主体打造公平竞争环境、创造充足市场空间。三是推动降本增效。统筹落实好制造业降成本、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等政策措施,推动企业降用能、降融资、降物流“三降”。严格执行好全市重点企业优惠电价、大用户直接交易、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三峡电入渝及用气价格等政策。加快完善开州港综合配套,引进培育第三方物流等现代物流企业,加大货源组织力度;帮助企业打通物流渠道,畅通多式联运,协调运力保障,做好物流服务,切实降低物流成本。夯实完善银企对接平台,强化资本市场培育,用好区级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资金,实施商业信用价值贷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等;优化基金使用,做大主导产业,降低融资成本。四是推动盘活脱困。指导完善帮扶清单,继续抓好停产半停产企业帮扶工作,通过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共同发力,通过兼并重组、租赁经营、转产经营、合资合作“四个一批”举措,帮助企业复产止滑、走出困境、释放产能。五是助力稳产达效。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建立重点行业细分领域“大企业产品需求清单”和“中小企业产品供给清单”,组织开展“大手牵小手”行动,推动大中小企业信息联通、订单共享、产能对接。强化运行调度,推动存量企业放量满产、招商项目落地投产,推动产业稳定增长。
(四)着力加大“一投”项目投资。一是完善链条图谱。研析重庆市33条重点产业链,结合我区重点产业方向,进行重点产业分析,建立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图谱,培育引进“链主”企业,找准上下游延伸空间,促进产业链招商。二是提升专业能力。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主业,邀请市经信委来开招商专题培训,建设一支熟政策、懂经济、善交流的招商队伍,提升专业能力和招商水平,下大力气引进落地一批的优质项目。三是创新招商方式。实行三轮驱动,坚持日联系、周外出、月评审、季签约、年考核,开展产业链式招商、补短板式招商、乡情和资源招商、以商招商,力争在锂电池、集成电路、氢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大数据等战兴产业、智能产业领域取得突破,力争全年工业招商200亿元。四是强化招商落地。坚持“产业为王、项目为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2021年力争完成工业投资50亿元、增长18%。推动长润药业、中气电力、万灵康医疗、杭州美联、国药创服、家居园二期等41个项目落地开建。力促植本科技、望业生物、智客物联、国健医疗、道至科技、地之根新材料、开达万管业、新视野印务、慕多工贸、浦富沥青等36个项目建成投产。
(五)着力推动“一上”:上云上规上市。强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培优行动,推进企业“上规上市上云”,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升巨、巨上市”,确保市场主体数量、质量双提升。一是大力推动企业“上规”。以营业收入1000万元的规下企业和新投产企业为主要对象,2021年力争新增上规企业30户。二是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完善工业企业上市企业名录库,充分运用贫困区县“即报既审”上市绿色通道,2021年力促紫建电子成功上市。三是促进企业上云上平台。鼓励企业实施ERP、SCM、MES等制造信息系统整合云化提升,推进工业信息平台建设,2021年,力争上云企业100家。
(六)着力提升“一创新”创新驱动。一是加大研发投入。以创建市级、国家级高新区为契机,激发产业创新活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动研发准备金企业全覆盖。二是创建研发平台。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021年,新申报市级技术研发中心5-6家。三是推进研发生产。围绕四个重点产业,开展“三品行动”,加强品牌培育,厚植品牌文化,力争全区新产品产值增长15%。四是发展智能产业。充分运用重庆智博会等平台,围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12个重庆市智能产业发展方向,结合开州产业实际,积极培育、大力引进大数据、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等智能产业。五是升级智能家居。鼓励引导、大力支持企业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应用指纹传感器芯片,智能手机APP和信息技术,发展智能门锁衣柜、厨卫家电等智能产品,着力打造重庆智能家居产业园。
衷心感谢你们对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此复函已经侯大平主任审核,覃兴建常委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您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开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1年7月20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