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州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区十八届人大第七次会议第192号建议的复函
夏青松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对开州区宠物交易市场选址进行规范的建议》(第192号)收悉。经与区公安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商务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宠物门店现状。汉丰街道金洲社区安康南路宠物一条街由市场行为自发形成,该区域规划地类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经集中摸排清查,该地段现有10家宠物门店,其中动物诊疗机构5家,宠物销售、宠物服务、宠物用品门店5家。
(二)监管相关情况。一是日常监管方面,对宠物一条街10家门市经营者逐一开展了法制谈话,督促经营者严格遵守《重庆市养犬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做好经营门市防噪降噪处理,一旦发现存在宠物噪音扰民情况,即对相关经营者依法处罚;二是制度建设方面,区公安局会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城市管理局等部门建立了养犬管理联席会议制度,通过信息共享、问题研判、联合执法等机制形成监管合力。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联合执法2次,重点整治市场周边无照经营、违规交易等问题,有效规范宠物经营市场秩序。
二、宠物市场选址论证情况
独立宠物集中市场的选址需综合考虑人口密度、交通可达性、产业链整合等要素,以打造集交易、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选址应优先选择城市中心或大型社区周边,确保养宠人群基数充足,同时需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环保要求。其次,应交通便利,功能布局上需整合宠物交易、医疗、美容、寄养、食品销售等全生命周期服务。此外,需符合动物防疫法规,设置独立医疗区和检疫点,确保环境清洁与安全。
经论证,开州区当前暂不具备建设独立宠物集中市场的基础条件。一是城市中心区域暂无承载大型宠物市场所需的连续性空地资源,难以满足交易、服务、体验等多元化功能的空间布局需求。二是本地养宠人口基数和宠物消费习惯尚未形成规模化效应,潜在客群规模与消费能力还难以支撑市场持续运营。三是社会投资意愿较低——受限于土地获取成本高、市场回报周期长及动物防疫合规压力,投资者短期内难以看到明确收益。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严格登记管理。根据《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宠物经营项目未列入禁止或限制准入清单,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随着宠物经济快速发展,宠物饲养及交易需求持续增长,行业主管部门将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申请登记的宠物经营主体依法核发营业执照。同时,严格落实《重庆市养犬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第十一项规定,明确禁止在住宅区内从事犬只养殖、出售、诊疗、理容等经营活动,对申请材料中涉及住宅用途的,依法不予登记上述经营项目,从准入源头杜绝在居民住宅区内开展相关经营活动,切实维护公共秩序和居民生活环境。
(二)强化日常监管。一是落实主体责任,要求宠物经营户亮照经营,确保登记事项与实际经营一致,对宠物销售、服务及相关产品实行明码标价;二是严查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处理无照经营、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投诉举报;三是加强宣传引导,督促经营者落实防疫、降噪、卫生管理措施,防范犬只伤人、扰民及环境污染风险。
(三)强化部门协作。按照《重庆市养犬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区政府对城市管理提升工作的要求,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宠物一条街规范管理和宠物交易市场优化选址工作,确保宠物交易市场秩序规范、交易安全有序。
(四)推动行业自律。加强对动物保护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推动、指导成立养犬协会,发挥协会对文明养犬宣传、舆情搜集、纠纷调解、涉犬违法行为劝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督促协会对动物诊疗机构、涉犬经营单位开展宣传引导和日常监督,协助做好涉犬经营管理工作。
(五)强化规划引导与空间资源挖潜。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和“15分钟生活圈”及“城市更新”规划编制,构建宠物服务设施网络,实现民生需求与空间资源的精准匹配。一是将基础宠物服务(小店、基础医疗、美容寄养、零售)纳入社区服务配套,引导在社区商业中心、邻里中心预留空间或改造闲置商铺; 二是在旧改、存量提升中识别潜力地块/建筑(如街区边角、闲置仓),规划预留小型宠物商业/服务点空间;三是重点评估交通节点、桥下、公园边等零星地块,在符合规划、环保及防疫要求前提下,探索设置模块化、可移动的专业服务设施(诊所、洗护仓、领养点、售卖亭)。
此复函已经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向世权局长审核,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廖雪林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你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开州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5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