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第186号建议的复函
刘小清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进一步推动营商高地建设的建议》(第186号)收悉。感谢你对我区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与区经济信息委、区市场监管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组建专班开展“拉网式”调查,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建议
开州区认真落实常态化“三服务”机制工作要求,建立常态化调查工作机制,致力于畅通市场主体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优化区级服务举措。
(一)建立工作机制。建立“面对面”对话、“一对一”走访、“问计于企”调研、“鸿雁兴开”外联等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坚持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企业家座谈会,真诚倾听广大民营企业家对区委、区政府的意见建议;印发《区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清单》,36名市管领导干部每人固定联系2家重点民营企业,定期走访、面对面交流、点对点帮扶;持续开展“行业部门+乡镇(街道)”走访服务民营企业活动,今年以来,各级领导干部走访服务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解决和答复问题80余件。
(二)开展全面摸排。扎实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进一步发挥政府职能部门与属地政府主观能动性和综合协调能力,总成工作合力。依托“141”基层智治体系,网格化开展市场主体调查摸排工作,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截至目前,全区累计走访小微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达10.3万户,全覆盖完成市场主体走访摸排工作,收集各类诉求1009条,形成融资“推荐清单”1007条。协调银行发放贷款8.6亿元、需求到位率57%。累计授信金额达到10.8亿元,发放贷款11.39亿元。
(三)解决企业难题。根据《重庆市推动经济持续向上向好若干政策举措》《重庆市支持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重庆市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若干措施》等文件,结合我区实际,细化政策措施,清单化落实“政策包”“工具箱”,指导中科玄武岩新材料、冪天通讯等6家企业申报市级补助资金,协助紫建电子、德凯实业、景铄合金等8家企业争取到位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6121万元,帮助各类主体在开州“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持续深化“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畅通政企服务“最后一公里”,累计帮助企业化解困难问题440余件次,企业满意度评价达100%,助企服务综合指数居全市前列。
二、关于要用服务好、保障好,换取市场主体好生存、好发展的建议
(一)提升服务质效。一是“一网通办”全覆盖。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承接推广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套餐80个,截至目前,办件1.9万余件。“渝快码”应用试点加速推进,高频服务领域均实现“一码通办”,“开心办”平台实现助企纾困专区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二是“一窗综办”便民化。整合19个部门近500个事项纳入“无差别综窗”办理,做到“一窗受理、一站式办结”。推进“川渝通办”同城化便民服务改革,实现万达开云四地实现社保卡变更等32个事项“免证办”,委托高新区办理政务服务事项59项,实现“办事不出园”,50亩以下购地自建项目从备案到开工的审批时限由128天压缩到32天。三是“证照分离”提质效。全区有审批和监管权限的事项中,直接取消审批27项、审批改为备案8项、实行告知承诺22项、优化审批服务184项,开办企业承诺办理时限一日办结、最快2小时办结。
(二)强化要素保障。一是加强政策赋能。统筹制定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方案》《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开州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项整治方案》《开州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方案》等文件,多方位提高改革效能,不断推动全区营商环境优化工作。落实减税降费、稳岗补贴等惠企政策,2024年,帮助两家企业争取上级无偿补助资金5584万元,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减税降费退税11069万元。二是加强金融支持。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并扎实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推动政银企深度合作。目前所有经营主体走访摸排工作已全部完成。通过“渝惠融·信易贷”平台累计向市级推送融资需求“推荐清单”共1007户,累计发放贷款金额为11.39亿元,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贵、慢问题。三是加强用能用地保障。推出12项“一件事一次办”业务,政务大厅水电气讯联合服务窗口及城区供电营业窗口提供“水电气讯”联合报装服务,渝快办亦开通“水电气讯”联合报装服务模块。全面实施“三零三省”服务,投入1.8亿元用于电网改造,持续提高用电可靠性。争取三峡后续资金3亿元用于扩建陈家坪水厂和延伸城市供水管道,进一步提高供水保障率。帮助重点用气企业争取平价气指标。近三年争取中央预算内燃气管道改造资金8.2亿元。产业用地有效保障,已获批土地9100.5亩,恩广高速、渝西高铁等重点项目用地实现应保尽保。
(三)开展“三大行动”。区发展改革委聚焦“经营主体倍增、壮骨升级、纾困解难”三大行动,通过政策集成、机制创新、服务优化,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量质齐升。2024年,全区集聚市场主体11.3万户,其中民营经营主体11.21万家,占比99.29%。民营经济贡献了77%的地区生产总值、43%的税收、85%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围绕企业办事高效化、投资便利化、成本节约化,以更高目标、更高标准持续推动营商环境改善,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形成更多具有开州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加快建设山区库区一流营商环境高地。
此复函已经区发展改革委主任周义琴审核,常务副区长黄成涛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你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开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