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重庆市开州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十八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第157号建议的复函

日期: 2022-06-26
字体:

                           

开州农函〔2022162

重庆市开州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区十八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第157号建议的复函

肖佰成代表:

提出的《关于对鲤鱼塘库区农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的建议》(第157号)收悉。经与区水利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生态农业标准种植模式的扶持力度。一是调优产业结构。减少需肥、药量大作物种植面积,改种肥药需求量小的作物,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和氨氮流失。投入财政资金300余万元,在紫水乡龙茶、华新等村新建以桔梗为主的中药材基地5000亩;投入财政资金500万元,在麻柳乡兴宋、九华等村新建花椒基地2000余亩;指导紫水乡改种固氮作物大豆5000余亩。二是实施耕地宜机化改造。近三年来,累计投资480万元,在高桥、紫水、麻柳三个乡镇改造耕地7000余亩,实现全程机械化操作,保持水土,提高耕地质量。

二、关于加大农旅结合建设的扶持力度。一是库区高位规划。突出库区资源优势,结合鲤鱼塘周边村发展农业产业,在高桥镇齐力等村规划高粱农旅产业园、麻柳镇兴宋等村规划花椒产业园、紫水乡金龙等村规划大豆产业园,推进农业“接二连三”。二是强化项目支撑。按照农旅规划设计,重点利用财政衔接、旅游开发、人居环境等项目资金,推进产业园产业路、旅游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产业冷链、烘干等建设,陆续建设观景台,游步道等,集吃、住、休闲观光接待等一体化的农旅项目,延伸增收农业效益。三是加大农耕文化开发。围绕农旅融合产业园建设标准,推进花椒、大豆、高粱、中药材等农耕文化、采摘体验式、订单式农业。结合旅游业人气流入,打造瓜儿菜、柚子、李子等庭院式休闲观光农业,开发特色区域产品,发展多业态、多模式等三产农业延伸模式,融合“农业+旅游业”发展,提高农业效益,建立联农带农增收模式。

三、关于加大土壤肥力提升扶持力度。我区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采取“减量控害,培育地力”双管齐下,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制定全区化肥农药减量方案,将鲤鱼塘周边列入重要治理区域,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等新技术推广,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化肥农药利用,减轻鲤鱼塘水体负载。2021年在紫水、高桥、麻柳三个乡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指导覆盖率100%。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1000余亩,水稻绿色防控600余亩。

四、关于加大库周农业废弃物回收扶持力度。一是双管齐下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一方面加大宣传和管控力度,通过巡回流动播放“开州区秸秆禁烧宣传音频”,发放《开州区秸秆禁烧明白纸》等宣传资料加大秸秆禁烧宣传,实行网格化管理,严控秸秆焚烧。另一方面推广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杜绝将农作物秸秆丢弃到鲤鱼塘水库。2021年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0.56%二是全覆盖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2021年,全区启动了农药包装废弃物统一回收及无害化处置项目。明确农药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制定回收制度,将全区所有农药经营门店设为回收点,统一配备回收装置和回收追溯系统,高桥、麻柳、紫水三个乡镇设置回收点10个。对全区农药经营者、规模种植户、一般种植户代表进行了培训,并通过会议、微信、广播电视、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全面宣传,营造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的良好氛围。目前,我区已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17余吨。

此复函已经扈月文主任审核,邱文军副区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您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开州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266

(联系人:陈喆堃,联系电话:52280641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