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州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99号建议的复函
邹品生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建议》(第99号)收悉。经与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区民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汇聚人民群众智慧。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在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多维度、各环节中健全农民参与机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确保乡村发展项目决策有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发展成果由农民共享。特别是要在乡村治理体系中充分体现农民参与的特性,不断优化并拓展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实践的渠道。
二、关于挖掘农村资源潜力。目前,全区村规划编制覆盖率达100%,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达到127个,覆盖全区30%的行政村,实现9.28万亩资源变资产、1.61亿元资金变股金、8.51万户农民变股东。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尊重自然地理格局,彰显乡村特色优势,优化完善全域全要素村庄规划,强化农村地区“一张图”管理。持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丰富承包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有序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公平合理的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依法从事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探索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
三、关于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区现代山地特色效益产业增至130万亩、产值95亿元,建成大进茶旅融合、鲁渝现代蔬菜等8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251个,集体经济有经营收入的村(涉农社区)439个,135个原市级贫困村全部“脱壳”。下一步,我们将从您提出的农业产业、深化“三变”改革、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出发,围绕“一环两区”空间布局,培育壮大道地中药材、特色水果、绿色畜牧、生态渔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中药材、粮油、畜禽、柑橘、冷水鱼、蔬菜、茶叶、甘蔗、调味品、林产品等10大产品初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扩面提质农村“三变”改革,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增强脱贫村集体经济实力,持续加大财政、金融等扶持力度,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村级集体经济扶持政策体系,支持将财政涉农资金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让农户共享发展收益。
四、关于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目前,全区535个行政村(社区)均已完成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完善工作,累计开展“家风润万家”“孝善立德”等教育实践活动300余场,评选表彰“最美家庭”52户、脱贫光荣户409户、致富带头人319人。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您的建议,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大力推进在职党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扎实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深化“我们的乡贤我们评·评出的乡贤我们学”“好人在身边”微访谈活动,持续开展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大力开展“文明生活进农村”,完善健全村(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各类群众组织。深入实施“枫桥经验”开州实践,不断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建设行动,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关于吸引人才扎根农村。截至2020年,全区回引返乡创业3.4万户,吸纳就业16.98万人,培育致富带头人489名,引进事业单位专业人才1738名,招募“三支一扶”人员58名,动态回引425名本土人才在村挂职,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344名。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加快推进返乡创业园区、星创天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建设,加大乡村创新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创业指导,激活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完善相关政策举措,建立返乡创业项目库,充分利用驻外办事机构活动平台,强化与在外成功人士的联系,吸引在外成功人士、知识分子等各类人才返乡投资创业。继续加强本土人才回引工作,完善“引、育、管、用”政策体系,加大经济报酬、政治待遇等政策落实力度,确保本土人才能回来、留得住、干得好。加大在优秀农村青年中发展党员力度,吸收优秀返乡人员作为村级后备力量,努力保持全区每村挂职或创业本土人才在1名以上。
此复函已经扈月文主任审核,田水松副区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您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开州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1年7月16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