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州区2025年1—6月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字体: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

关于开州区20251—6月预算执行情况

的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开州区20251—6月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区财源延续存量下滑、新增尚未形成规模的态势,叠加刚性支出持续增加等因素,财政收支矛盾愈发突出。在区委的坚强的领导下,全区上下严格执行年初区人大批准预算,充分汇聚抓收入、抓争资、抓改革等工作合力,以三个强化年行动为抓手,深化税收征管共治机制,挖潜国有资产盘活等收入增量,紧盯政策竭力向上争资,加力探索零基预算改革,大力压减低效无效支出,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向上争资完成全年目标的70.41%、超序时进度达20个百分点,“三保”等重点支出保障有力,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一)收入完成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78亿元,同比增长2%,为预算数的51.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72亿元,同比增长9.7%,为预算数的46.5%。分税种看:7个税种增长、5个税种下降,其中土地增值税、资源税、房产税同比增长分别为51.1%35.1%17.7%。耕地占用税、印花税同比下降分别为36.2%10.5%。一般非税收入完成8.06亿元,同比下降4.4%,主要是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同比下降。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6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5.85亿元,同比增长169.3%,为预算数的15.4%。其中:划拨土地收入4.2亿元,主要为上年度未缴库收入。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6月,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暂未实现入库。

(二)支出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5.03亿元,下降9.4%,为预算数的45.3%,主要是教育支出完成16.31亿元,同比增长14.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11.72亿元,同比增长0.4%,农林水支出完成7.12亿元,同比下降54.6%,主要因素为跳蹬水库垫高了基数。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6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9.55亿元,下降66.1%,为预算数的32.3%,主要因素为2024年通过政府性基金安排化债支出16.01亿元,垫高了基数。

二、部门预算及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情况

(一)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2025年部门预算安排支出115.52亿元,其中:人员及公用支出78.32亿元,项目支出37.2亿元。截至6月底,已执行44.84亿元,其中:人员及公用支出执行34.56亿元,项目支出执行10.28亿元。

(二)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情况。

1—6月完成政府采购项目审核431个,批复采购资金1.76亿元。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场交易完成49个政府采购项目,中标(成交)金额1.61亿元,和财政审批预算总金额1.96亿元相比,共节约资金0.35亿元,资金节约率17.77%

三、落实区第十八届人大七次会议决议的情况

(一)紧抓收入入库。

一是加强税收收入挖潜。锚定年初收入预算,挖掘税收、土地出让、资产处置等增收潜力,1—6月,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78亿元,为年初预算的51.2%,同比增长2%,其中税收收入7.7亿元、同比增长9.7%。二深化国有资产盘活。深挖资源和市场潜力,探索“招商+”“文旅+”等新模式,1—6月,全区盘活国有资产44.42亿元、回收资金17.11亿元,分别完成半年目标的148.06%100.65%,全年目标的74.04%50.31%。三是加大向上争资力度。锁定全年105.48亿元向上争资目标,分解细化至21个责任部门单位,多向联动争取倾斜支持。1—6月,全区向上争资到位74.26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70.41%

(二)紧抓支出保障。

一是“三保”兜实兜牢。预算按标准足额编制,执行资金优先调度,序时保障支出约35亿元,牢牢守住基层“三保”底线。二是重点项目支出保障有力。始终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精准跟踪项目实施进度,形象进度好的项目应拨尽拨。三是债务风险管控有效。债务举借有度,在市级下达限额内发行政府债券,充分考虑全区补短板、强弱项项目,聚焦关键领域,保障建设需求。

(三)紧抓改革提效。

一是强化绩效应用。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结果运用为导向,对全区所有预算单位、所有支出进行绩效管理全覆盖,强化支出责任和绩效意识,加大预算安排与绩效挂钩力度。二是预算统筹加力。实施财政性资金全流程管理,预算资金全部纳入区财政集中分配,实施方案由区财政局和资金主管部门充分会商。三是新增支出严控。持续清理规范区级自定支出政策,集中资金保重点和基本民生支出,累计清理119项、节约资金1.7亿元。四是探索零基预算改革。坚持“清单化、事项化、标准化”,项目支出一律提交预算公开评审。以“AB库”为基础,迭代建立“ABC”预算支出排序机制,分类逐项打好“人员—”“运转—”“其他—”标识。

(四)紧抓财会监督。

一是监督持续加力。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行为,持续加强财会监督,围绕财政、财务、会计等重点领域,推进专项监督检查33项、其中区级自定14项。二是问题真抓实改。对标各类审计发现突出问题,举一反三抓整改,针对性补齐制度漏洞。市局交办整改重大审计发现重大共性问题10个,已整改9个,剩余问题正积极推动整改。三是多跨协同推进。区财政局联动纪委监委机关、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构建“计划、实施、结果、整改、抄送(移送)”监督闭环,形成“情况互通、疑点互判、结论互信”工作格局。

四、重点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一)支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足额兑付学生资助,足额发放教师待遇,足额拨付各阶段教育公用经费,保障各学校工作的顺序开展,促进教育高质均衡优质发展。1—6月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完成16.31亿元,同比增长14.2%

(二)支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落实养老医疗保障,强化困难群众救助,助推就业创业工作,促进卫生健康发展,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坚持把民生保障放在第一位,全面保障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1—6月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11.72亿元、同比增长0.4%,住房保障支出完成1.62亿元、同比下降50.9%

(三)支持推进“三农”工作体系。

紧紧围绕全区“三农”工作大局,聚焦主责主业,运用支农政策,保障支农资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力推动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地见效。1—6月农林水支出完成7.12亿元,同比下降54.6%

五、重大投资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

坚决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总要求,建立多跨协同重大投资项目管理工作机制,聚焦重点领域,持续扩大有效投资。1—6月四类资金总体支付率达到71%,以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助推跳蹬水库、高铁高速、老旧小区改造等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有效促进了1—6月我区固定资产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六、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

2025年上半年国企营业收入7.99亿元、同比增长40.81%,缴纳税费1.25亿元、同比增长188.38%。国企资产总额1342.47亿元,负债总额667.42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675.05亿元。

七、债务规模、结构、使用和偿还情况

市级已下达2025年新增政府债务限额42.42亿元,其中: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8.94亿元,目前已发行到位13.18亿元,主要用于开州浦里新区长沙片区保障性租赁住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成达万高铁开州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截至6月底,全区政府债务余额为240.19亿元,按当年预计财力测算,政府债务率为135%,债务风险整体可控。半年共付息5.31亿元(一般债1.48亿元、专项债3.83亿元)。

八、结转结余资金的统筹使用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结转结余情况。

2025年区级结转资金10.58亿元,截至6月底,已下达10.58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结余情况。

2025年区级结转资金18.9亿元,截至6月底,已下达18.51亿元,未下达0.39亿元。

九、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安排和使用情况

20251—6月,我区转移支付补助到位56.84亿元,其中:公共预算一般性转移支付24.27亿元,公共预算共同事权转移支付26.01亿元,公共预算专项转移支付1.79亿元,基金专项转移支付4.77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中的财力性收入已统筹用于“三保”支出,非财力性一般转移支付、共同事权转移支付及专项转移支付按相关用途安排。

十、预备费及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使用情况

区第十八届人大七次会议批准,我区设置预备费1.3亿元,截至6月底暂未使用。

我区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共8.29亿元,截至6月底已使用8.16亿元,用于平衡财政。

十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收入组织方面。

一是资产处置推进较难。2022年起连续三年盘活“三资”,行政事业单位实物资产处置空间已见底。今年盘活资产多为经营权,盘活难度较大、风险更高,且受项目选址、规划调整、程序完善、融资难等影响,资产处置处于前期论证、评估阶段。二是土地出让收入不理想。市场化土地出让难以推进,上半年仅完成出让收入5.59亿元(主要是去年欠缴),仅为全年预算(含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两项计提2亿元)35.2亿元的15.9%

(二)财政支出保障方面。

一是建设类资金拨付受项目进度制约。存在“重争取、轻管理”现象。部分项目绩效目标设置不合理,绩效执行偏离,导致资金闲置、项目收益低于预期。二是本级刚性支出保障困难。历年累计支出缺口及新增化债支出,挤占刚性支出保障空间,刚性支出保障压力剧增。财政短收或进一步增加财政收支矛盾。

十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全力以赴抓收入强保障。

持续挖掘税源,加力协税护税,强化综合治税,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加大城区土地收储和推介力度,推动达到市场出让条件的土地序时出让。创新方式、盘清盘活资产资源增收变现,确保本级各项收入实现预期。

(二)持之以恒控支出保平稳。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拆分重组项目支出,按“人员、运转、其他”3类实行台账管理。项目经费拨付兼顾轻重缓急排序和库款规模,严控非急需非刚性和未达序时进度的项目支出,确保库款安全、兜实底线。

(三)凝心聚力争支持促发展。

积极争取市财政在转移支付补助和政府债券申报发行上的倾斜支持,全力缩小“三保”财力缺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四)竭尽全力兜底线防风险。

兜牢“三保”底线,确保不出问题。在稳经济大盘前提下,做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不因违规举债制造新的风险。

(五)久久为功强监督抓绩效。

贯通纪检监察监督、审计监督、巡视巡察监督、财会监督等,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强化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管理结果与预算安排的有机衔接,完善预算公开评审制度,结合审计检查、绩效评价结果等压减低效无效专项资金,把同样的钱花出更大的成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