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起止桩号为K0+000~K23+962,全长23.962km,建成后路基宽6.5m,双向两车道,设计时速15km/h,公路等级为四级,路面为沥青混凝土,全线桥面、护栏改造64m/2座,新建桥梁31m/1座,不设隧道和支线。项目设计共分为三段,其中:
路面改造段:K0+000~K8+880和谦文胜桥至一煤厂段,路线长8.88km。该段不改变老路平、纵、横指标,延用原路技术标准,局部病害路段修补后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该段原路平纵指标基本满足四级Ⅰ类公路的标准。
路面拓宽段:K8+880~K11+820一煤厂至双河村段,路线全长2.94km,该段不改变老路平、纵线形,延用原路技术标准,路基由4.5m拓宽至6.5m后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拓宽改造后满足四级Ⅰ类公路的标准。
升级改造段:K11+820~K23+962双河村至龙头嘴公园段为升级改造段,路线全长12.142km,该段采用四级Ⅰ类公路的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5km/h,路基宽度6.5m。项目总投资11939.9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46万元。 |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
①施工期
公路工程路基工程施工开挖、填筑使沿线植被遭到破坏,造成局部水土流失,使工程区周边动物迁移、避让到其它地区,碾压沿线植被,影响植被正常生长,随着施工的结束,对动植物的影响已逐渐消失。
在工程施工区四周挖设排水沟,并对裸露地表或土石方进行覆盖等,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施工迹地的恢复。
②营运期
加强工程占地范围内植被恢复,加强公路及边坡绿化工程的管理,保证绿化植物的成活率以及景观的一致性。
(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
①施工期
施工作业产生的粉尘和二次扬尘可能对施工场区周围100m以内的环境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铺路过程中产生的沥青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且铺路时间短,对附近居民的影响是暂时的。
施工过程中采取湿式作业法;对运输车辆要经常进行车身清洗;严禁车辆超载超速,以防止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扬尘;加强施工机械的使用管理及保养维修,降低燃油机械废气的排放;混凝土拌合采用湿法搅拌混凝土,搅拌设备采取全封闭作业,设置仓顶过滤式除尘器或机械振动清灰式除尘器,并加强洒水抑尘。
②营运期
营运期汽车尾气中NO2的排放量较小,预计汽车尾气对沿线环境敏感点影响小。加强汽车管理,禁止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汽车上路。
(3)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
①施工期
施工冲洗废水、混凝土养护废水禁止直排入附近水体中,经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全部回用做防尘用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租用居民房已有设施收集后作农肥利用。
②营运期
项目营运期公路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由两侧雨水沟收集后汇入周边地表水体。
(4)声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
①施工期
本项目施工期间,施工机具位于场界作业时,对周边敏感点的影响较大。施工期间选用低噪高效施工机具,加强施工设备的维护保养;合理布置施工机具,高噪声设备尽量远离工程区周边敏感点布设,且设置硬质施工围挡;严禁夜间施工;尽量安排昼间运输,严禁超速、超载。
②营运期
运营期应加强管理,采取设置禁鸣、限速标志,加强路面保养、维护。
(5)固体废物
本项目土石方及时回填后,弃渣运至主体设计的弃渣场集中处置。项目共设置3个弃渣场,弃渣场总库容41万m3,弃渣场新建挡墙,挡墙周边修建截排水沟。弃渣结束后对弃渣场进行植被恢复,有利于弃渣场的稳定。渣土运输过程加强车辆的管理,严禁超载、超速,土石方装载和倾倒过程采道洒水防尘措施。工程剥离表土临时堆放于各临时表土堆场内,坡脚用装土编织袋临时挡护,表面用防雨布临时遮盖,后期作为本项目公路两侧植草护坡、临时占地后期植被恢复等使用。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收运处置。
因此,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得到了妥善处置,对区域环境影响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