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电站厂址位于开州区关面乡姚程村,坝址位于满月镇天子村,小江(东里河)支流满月河下游。电站于1985年3月开工建设,1986年12月建成投产,装机容量2×2000kW;2004年实施了第一次扩容改造,扩容至9000kW(2×2000kW+2×2500kW)。 2014年,天水电站完成第二次增效扩容改造。修复引水隧洞进口段(长66m),拆除原3、4#机组厂房进行重建,淘汰原3、4#机组,更换1套新机组(3#机组),配套改造相应电气设备。改造后电站装机容量为设计引流量为增加至6.7m3/s,装机规模11300kW(1×6300kW+2×2500kW),多年平均发电量5133万KW.h。 增效扩容项目总投资2057.32 万元,环保投资55.2万元。 | (1)施工期 施工期已结束,主要施工内容为修复引水隧洞进口段,拆除原3、4#机组厂房进行重建,淘汰原3、4#机组,更换1套新机组(3#机组),配套改造相应电气设备,施工活动在原占地范围内进行。接受委托时,项目增效扩容改造内容均已建设完成,仅遗留环保工程需完善(隔油池、危废暂存间)。经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及现场调查,无遗留施工问题。 (2)运营期 ①生态环境 a、陆生植被 根据现状调查可知,工程建设区域植被恢复状况良好。拦水坝区域植被以落叶阔叶林和灌丛为主,引水工程沿满月河左岸的陆域设置,引水隧道穿越区域,除天水村-庙子坪人为活动较频繁外,其余区域山坡较陡峭人迹罕至,农田集中分布于天水村-庙子坪区域,以旱地作物为主;其余区域以暖性针叶林和灌丛为主,乔木林优势种为杉木,灌丛以绣球、马桑、盐肤木、杜鹃等为主。坝址和引水设施占地区域植被与周边植被无明显差异。压力前池和压力管道布置在羊子梁陡坡区域,区域植被以灌丛为主,优势种包括绣球、冬青叶鼠刺、盐肤木和马桑等。目前压力管道附近植被恢复情况较好,除上述自然恢复的灌丛外,部分小面积较平缓人工恢复的柳杉林状况良好。发电厂房区域位于左岸,不增加占地范围,厂房靠近S202省道,人为活动相对频繁,左岸山坡植被以杉木林和灌丛为主。目前厂房及压力管道周边的植被与该区域植被无明显差异,厂区内的植被恢复状况也较好。项目运行期无生产性废气、废水排放,陆生植被及植物资源的影响小。 b、陆生动物 评价区的两栖动物主要分布于河谷,增效扩容后,河段内水量减少,坝后减水河段的减少了两栖动物的栖息环境,于原来潮湿的河岸带也将逐渐变得干燥,原分布于该河段适应能力较弱的两栖类动物迫使其向其他地方迁徙,而对干燥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的两栖类动物,对其栖息场所产生的破坏较小。鸟类善飞翔,且生境多样,因而受到工程的影响相对较小。增效扩容工程不新增占地,因此不会导致动物生境丧失,缩小野生动物的栖息空间,限制部分陆生动物的活动区域、觅食范围等情况发生。红腹锦鸡、灰胸竹鸡多栖息于人为活动较少的灌丛和灌草丛生境,噪鹃、四声杜鹃和大拟啄木鸟等多栖息于森林生境,这些鸟类活动能力较强,工程建设会迫使其向其他区域迁移,其周围存在大量类似生境,对其影响较小;黑斑侧褶蛙和泽陆蛙多栖息于溪谷及两岸,坝后减水河段的形成使其栖息生境减少,但坝前库区的形成一定程度弥补了生境的减少。 c、水生生态 天水电站引水坝位于极陡峭河段的悬崖或瀑布,坝后回水极短,相对于评价河段存在的其它的水潭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差异不大,仍然以硅藻门种类为优势种,与工程建设前相比,工程建设后评价河段浮游生物种类组成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对部分减水河段浮游生物生物量造成影响,总体对浮游生物的影响较小。 项目实施后,库区水流减缓,适合静水物种栖息的生境增加,坝下减水断面底栖动物生境减少,但不会造成坝下减水河段断流,且由于有其他支流的汇入,工程运营对该区域的底栖动物影响较小。 评价河段为山溪性河流,“阶梯-深潭”交替分布,自然跌水坝天然的阻隔了河流上下游的连通,且评价河段并没有洄游鱼类分布,未发现国家及重庆市级重点保护鱼类,分布有长江上游特有鱼类4种,短体副鳅、贝氏高原鳅、齐口裂腹鱼和云南盘鮈,均为定居性鱼类,能在该河段繁殖。减水河段影响,其栖息生境变小,运营期在保证生态基流的前提下,不会导致该河段断流,且由于下游有支流汇入,原有的激流-深潭生境依然存在,工程运营对鱼类的影响小。 ②环境空气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增效扩容项目运营期不新增劳动定员,不增加生活废气排放量,少量食堂油烟收集后外排。 ③水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增效扩容项目不新增劳动定员,生活污水化粪池收集处理后用于周边农田施肥,少量机修废水隔油后用于厂区防尘洒水,不外排。 ④声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运营期主要噪声源为水轮机及空压机,经厂房隔声、设备减振后满足标准要求。 ⑤固体废物影响及处置措施 a、机修废油 设备维修及保养产生的废油设置危废暂存间暂存后交危废单位处理。 b、生活垃圾 项目运营期的生活垃圾在办公生活区内进行集中收集,定期交由当地的环卫部门统一处置,严禁乱丢乱弃。 ⑥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环境影响结论 主要环境风险为透平油暂存、液压油泄漏等,暂存间已采取防渗措施,应规范标识标牌设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