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动态

油菜抗渍涝生产技术指导要点

日期:2023-10-19

917日—1017日,开州区累计雨量340.8毫米,较多年均值(147.8毫米)偏多193.0毫米,历史同期第一;雨日数22.0天,较多年均值12.9天偏多9.1天,出现“9.18”9.20” “10.2”3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对油菜播种带来不利影响。为指导油菜种植户科学生产,特发布本技术指导要点。

一、坚持“一主三辅”。

坚持一主三辅,要以墒情为主,墒情主导播期、播期主导播量、质量主导进度。土壤过湿田块不要急于整地播种,防止机械碾压破坏耕层;当土壤相对含水量降至70%—80%时再播种;迟播田块适当增加播量;确保整地质量适合播种。

二、坚持“开沟排水”。

无论是水田和旱地,都必须开好厢沟、腰沟、围沟,做到三沟配套、沟沟相连、排灌通畅。对水田,厢沟、腰沟、围沟深度分别达20—25厘米、25—30厘米、25—30厘米;对旱地,分别达到15—20厘米、20—25厘米、20—25厘米。若田块积水,应及时疏通沟渠,合理使用抽水设备,快速排除田内积水,提高散墒速度,降低渍涝。

三、坚持“多播早补”。

对田间渍害轻微的地块,可采用带状浅旋机播种,抢时播种。对田间渍害较重的地块,择时选用无人机免耕飞播,争取种在适播期。对因暴雨天气导致迟播的田块,要增加播量,播期每推迟5天亩增加50克播量。对田间出苗不整齐的地块,及时移密补稀。对缺苗断垄的田块,及时补种保密度。

四、坚持“早管早防”。

渍涝影响重的田块,待渍涝解除后适时开展中耕松土作业,破除土壤板结、提高根系活力、促进幼苗恢复生长,可每增施5公斤尿素、23公斤磷酸钾和2公斤氯化钾,确保冬前养分充足。连阴雨后,霜霉病、菌核病、根肿病等可能加重发生,可选择晴天喷施甲基硫菌灵、多菌灵、代森锰锌等农药进行防治,对有菜青虫危害的田块,可用菊脂类杀虫剂防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

部门街镇

无障碍

安全生产举报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开州区部门镇街网站

新闻媒体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