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23473659274XH/2022-00039 | [ 发文字号 ] | 渝经信节能〔2022〕39号 |
[ 主题分类 ] | 信息产业(含通信) | [ 体裁分类 ] | 其他公文 |
[ 发布机构 ] | 开州区经济信息委 | [ 有效性 ] | |
[ 成文日期 ] | 2022-12-11 | [ 发布日期 ] | 2022-12-11 |
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推荐工作的通知
渝经信节能〔2022〕39号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
推荐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经济信息委,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经信部门,有关企业: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推荐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联节函〔2022〕299号)要求,为加快数据中心能效提升和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现就我市组织开展2022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推荐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推荐要求
依据《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指标体系》(见附件1),在生产制造、电信、互联网、公共机构、能源、金融、电子商务等数据中心重点应用领域,选择一批能效水平高且绿色低碳、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管理完善、代表性强的数据中心进行推荐。
推荐的数据中心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数据中心所有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数据中心产权清晰,具有明确、完整的物理边界,拥有独立的供配电和制冷系统,且截至申报日已全系统连续稳定运行1年以上。
(二)符合国家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有关规划和布局要求,实现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建设,优先推荐位于国家算力枢纽及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范围内的数据中心。
(三)机柜资源、算力负荷、网络资源等算力资源利用水平处于行业内先进水平,算力算效水平高。
(四)能源利用效率高,电能利用效率原则上应达到《数据中心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40879)中的2级及以上水平,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较高。
(五)绿色低碳发展水平高,建立并实施绿色采购制度,开展绿色运维,积极提供绿色公共服务,能够协同带动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供给能力提升。
(六)近三年有下列情况的,不得申报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未正常经营生产的;发生安全(含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生产安全等)、质量、环境污染等事故以及偷漏税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以“信用中国”、“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及工业和信息化部行政处罚决定为准);在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相关督查工作中被发现存在严重问题的;被列入工业节能监察整改名单且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失信被执行人等。
二、推荐程序
(一)各数据中心对照《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创建和自评价(见附件2)。达到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要求后,数据中心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现场评价及出具第三方评价报告(见附件3)。第三方评价机构应参照《绿色制造体系评价参考程序》(工信厅节函〔2017〕564号)开展独立评价,并对评价结果的真实性负责。
(二)区县经济信息主管部门组织本地区有关单位(包括属地内中央企业及其下属单位)进行申报。于2022年12月13日前将《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推荐汇总表》(见附件4)及各单位申报材料(纸质版一式两份)报送市经济信息委节能处,电子版通过“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管理平台”(https://green.miit.gov.cn)同步报送。
(三)我委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对数据中心自评价报告、第三方评价报告等材料进行评估确认,择优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荐。
(四)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所属数据中心由集团公司直接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荐。银行保险机构所属数据中心由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荐。
三、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睿妮,联系电话:6389744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云杉南路12号。
附件:1.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2.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自评价报告
3.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第三方评价报告
4.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推荐汇总表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2年12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1
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能源高效利用、绿色低碳发展、科学布局及集约建设、算力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15个指标,具体详见下表。
表1 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指标表
序号 | 指标 | 权重分值 |
一、能源高效利用 | ||
1 | 电能利用效率 | 40 |
2 | 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 | 10 |
3 | 单位信息流量综合能耗下降水平 | 2 |
4 | 能源利用智慧管控水平 | 7 |
5 | 余热余冷利用水平 | 4 |
二、绿色低碳发展 | ||
6 | 水资源利用水平 | 5 |
7 | 绿色采购水平 | 5 |
8 | 绿色运维水平 | 5 |
9 | 绿色化改造提升情况 | 3 |
10 | 绿色公共服务水平 | 3 |
三、科学布局及集约建设 | ||
11 | 科学布局水平 | 3 |
12 | 集约建设水平 | 3 |
四、算力资源高效利用 | ||
13 | 机柜资源利用水平 | 4 |
14 | 算力负荷利用水平 | 3 |
15 | 网络资源利用水平 | 3 |
二、指标说明及评分规则
绿色数据中心各评价指标的具体指标说明及评分规则如下。
(一)能源高效利用。
1. 电能利用效率
1.1指标说明
所申报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情况。
1.2评分规则
总分40分。
依据《数据中心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40879)规定的“标准能耗测量方法”规定的“测试与计算方法”进行的连续一年不间断测试所获得的全年数据中心总电能消耗及信息设备电能消耗实际测量数据进行计算。
所申报数据中心全年数据中心总电能消耗实际测量数据与信息设备电能消耗实际测量数据的比值高于1.40,该项指标不得分;比值等于1.40,该项指标得20分;比值相比1.40每低0.01,该项指标得分对应在20分基础上增加1分,最高不超过40分(说明:公共机构、金融领域所申报数据中心如规模小于3000标准机架,得分所依据比值起始计算值为1.50)。
实际测试可选取上述两项标准其中一项且仅一项标准执行即可,但需在相关报告中注明所依据标准及数据中心计量点设置情况。本文件其他部分不再详述相关测试方法。
2. 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
2.1指标说明
所申报数据中心应用可再生能源电力情况。
2.2评分规则
总分10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依据《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第4部分:可再生能源利用率》(GB/T32910.4-2021)计算连续一年内可证明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应用量与连续一年数据中心总电能消耗实际测量数据的比值,比值达到X的得2分,比值相比X每增加1个百分点,得分加0.1分,最高得10分;比值低于20%的不得分。可再生能源利用目标X由所申报数据中心根据所在省(区、市)上一年度可再生能源消纳权重确定,消纳权重20%的,X等于消纳权重;消纳权重少于20%的,X等于20%(例:A数据中心所在省上一年度可再生能源消纳权重为30%,则A数据中心的X为30%;B数据中心所在省上一年度可再生能源消纳权重为15%,则B数据中心的X为20%)。
所申报数据中心计算连续一年内在中国绿色电力证书认购平台上所认购绿色电力证书代表电量与连续一年数据中心总电能消耗实际测量数据的比值,比值大于0得1分,达到2%得2分,比值相比2%每增加0.1个百分点,得分加0.1分,最高得5分。
以上2项得分相加为本指标项得分,最高得10分。
3. 单位信息流量综合能耗下降水平
3.1指标说明
所申报数据中心单位信息流量综合能耗下降情况。
3.2评分规则
总分2分。
计算所申报数据中心年度单位信息流量综合能耗较上一年度单位信息流量综合能耗降低的幅度,比值不小于4.5%的得2分,否则不得分(如因年度信息流量极低原因无法计算单位信息流量综合能耗年度下降幅度,提出佐证并经认定后,可申请直接得2分)。
单位信息流量综合能耗下降幅度按照公式“1-J1/J2”计算。式中J1和J2为申报年度及上一年度单位信息流量综合能耗。
年度单位信息流量综合能耗按公式J=A(H+I)计算得出。
式中:
A为连续一年数据中心总电能消耗实际测量数据,单位为kW·h。
H为连续一年数据中心通过网络从外部接收数据总和,单位为Mb;
I为连续一年数据中心通过网络向外部发送数据总和,单位为Mb。
4. 能源利用智慧管控水平
4.1指标说明
所申报数据中心在能源利用智慧管控方面所达到水平。
4.2评分规则
总分7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满足《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 17167)要求及能耗测量需求,并定期开展计量器具检定校准的得1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具有基础设施能耗统计分析制度,奖惩办法和长效考评机制,并有效实施,取得可佐证的良好效果得1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将信息设备的风扇、电源等运行情况及各类处理器(如:CPU、GPU等)、存储等资源利用情况纳入数据中心能耗监控和管理范围,利用智能化管控手段实现信息设备等算力设施全节点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联动节能,取得可佐证的良好效果得4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具有创新计费模式或管理制度,引导基础设施租赁用户或信息设备管理部门提升信息设备能效水平,并有效实施,取得可佐证的良好效果的得1分。
以上各项得分相加为本指标项得分,最高得7分。
5. 余热余冷利用水平
5.1指标说明
所申报数据中心多种形式利用余热余冷情况。
5.2评分规则
总分4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在自有场所建设有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系统,回收余热实际获得可佐证的良好应用,得3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实现对工业余热余冷、液化天然气(LNG)气化站余冷等规模应用,得3分。
以上各项得分相加为本指标项得分,最高得4分。
(二)绿色低碳发展
6. 水资源利用水平
6.1指标说明
所申报数据中心水资源利用情况。
6.2评分规则
总分5分。
计算所申报数据中心连续一年水资源消耗量与连续一年数据中心信息设备电能消耗实际测量数据比值,比值不高于1.6L/kW·h的得1分,以后比值相比1.6L/kW·h每降低0.1L/kW·h,得分加0.4分,最高得5分。
水资源消耗量为所申报数据中心使用城市市政供水量与在符合国家相关管理规定前提下所采用地下水、江河湖水等自然水体量的总和。
7. 绿色采购水平
7.1指标说明
所申报数据中心绿色采购总体情况。
7.2评分规则
总分5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建立明确的绿色采购制度,优先采购节能、节水、低碳、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产品,在所有采购行为中均严格执行绿色采购制度的得1分,否则不得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积极选用近3年《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产品目录》《国家通信业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等所推荐节能技术产品,选用5种的得1分,以后每增加1种得1分,最高得4分,否则不得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直接使用或包含在其他设备内的各类电机、泵、风机、压缩机均为能效等级1级产品的得2分。否则不得分。
以上3项得分相加为本指标项得分,最高得5分。
绿色运维水平
8.1指标说明
所申报数据中心绿色运维总体情况。
8.2评分规则
总分5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对基础设施能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运行于最优工况,得1分,否则不得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建立有可追溯的电器电子产品管理档案,对报废设备、电器电子产品进行识别,并有具体再利用措施,包括自我利用和与产品生产企业、有相应资质的回收企业共同建立的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体系等,得2分,否则不得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充分识别并依照国家及地方相关管理规定妥善处理日常运行维护、检修等产生的各类可能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废弃物,废弃物产生及处理过程有完整记录,得1分,否则不得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积极采取雨水收集、自身运行产生污水回收处理再利用、引入市政中水等方式,并实现规模化应用,有效减少水资源消耗,得1分,否则不得分。
以上各项得分相加为本指标项得分,最高得5分。
9. 绿色化改造提升情况
9.1指标说明
所申报数据中心持续开展绿色化改造提升情况。
9.2评分规则
总分3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近两年内自行实施节能与绿色化改造提升并取得可佐证的实效,得1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近两年内响应《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计划》(工信部节函〔2019〕101号),自愿接受节能诊断服务,依据诊断结果开展节能与绿色化改造并取得可佐证的实效,得3分,否则不得分。
以上各项得分相加为本指标项得分,最高得3分。
10. 绿色公共服务水平
10.1指标说明
所申报数据中心提供绿色公共服务情况。
10.2评分规则
总分3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通过积极参加“节能服务进企业”活动或参与绿色低碳发展相关标准编制等方式,协助推广节能与绿色低碳技术,分享绿色发展经验,助力数据中心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可提供相关材料佐证,每参与1项活动或标准编制的得1分,最高得3分。
(三)科学布局及集约建设。
11. 科学布局水平
11.1指标说明
所申报数据中心符合国家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相关政策导向情况。
11.2评分规则
总分3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为已批复国家枢纽节点内建设的数据中心,得3分,在国家枢纽节点外,但在可再生能源充足、气候适宜的一类地区[地区分类依据《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通〔2013〕13号)]建设的数据中心,得2分。
落实《“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国发〔2021〕29号)提出的“社会服务数字化提升工程”和“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工程”,为公共机构、金融机构等提供服务的数据中心,得3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为数据中心企业在西部风光资源富集、气候适宜的地区布局建设,承接东部地区有关后台加工、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的数据中心,得3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为面向本地区业务需求,具有地方特色、服务本地、规模适度的数据中心,或为在一线城市周边地区建设,并承接城市外溢需求,属于热数据聚集区的数据中心,或为用于满足实时性要求高的业务需求,且端到端单向网络时延原则上在10 ms范围内的城市内部数据中心,得2分。
以上各项得分相加为本指标项得分,最高得3分。不属于以上范畴数据中心得0分。
12.集约建设水平
12.1指标说明
所申报数据中心符合国家数据中心集约建设相关政策导向情况。
12.2评分规则
总分3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规模为3000个标准机架(说明:标准机架定义及数据中心规模划分依据《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通〔2013〕13号))以上的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得3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用于支撑公共事务、金融业务并获得公共机构及金融业务相关主管部门认可的数据中心,得3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为对“老旧小散”存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后集约建设使用的数据中心,得3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建设选址为具备条件的闲置工业厂房,或为利用可充分发挥气候水文和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天然优势,因地制宜促进数据中心节能降耗的山洞、山体间垭口、海底、河流湖泊沿岸等特殊地理条件建设的数据中心,得2分。
以上各项得分相加为本指标项得分,最高得3分。不属于以上范畴数据中心得0分。
(四)算力资源高效利用。
13. 机柜资源利用水平
13.1指标说明
所申报数据中心机柜资源利用情况(说明:本文件中机柜及机架含义相同)。
13.2评分规则
总分4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已上电应用机柜占用机房面积应不小于机房总面积50%,在此前提下,安装信息设备占用空间不低于机柜内可安装信息设备空间80%的机柜数量占所申报数据中心总安装机柜数量比值达到50%,得2分;以后该数量比值每提高1%加0.1分,最高得4分。否则不得分。
14. 算力负荷利用水平
14.1指标说明
所申报数据中心信息设备等算力资源可利用负荷的利用水平。
14.2评分规则
总分3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连续一年(说明:本文件内提及的“连续一年”均为同一测试周期)内数据中心机柜年均用电功率平均值与数据中心机柜标称功率(说明:也被称为设计功率)平均值的比值达到30%,得1分,以后该比值每提高1.5%加0.1分,最高得3分。
其中,连续一年内数据中心机柜年均用电功率平均值按照公式 计算得出。
式中:
C为数据中心连续一年内数据中心机柜年均用电功率平均值,单位为kw;
B为连续一年数据中心信息设备电能消耗实际测量数据,单位为kW·h;
D为所申报数据中心总安装机柜数。
连续一年数据中心信息设备电能消耗实际测量数据测试方法见本文件6.2条。
数据中心机柜标称功率平均值按照公式 计算得出。
式中:
E为所申报数据中心机柜标称功率平均值,单位为kw;
F为所申报数据中心机柜标称功率总和,单位为kw;
D为所申报数据中心总安装机柜数。
15. 网络资源利用水平
15.1指标说明
所申报数据中心已安装网络资源利用情况。
15.2评分规则
总分3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年度网络每秒平均流量数值与数据中心所安装网络带宽总和数值比值达到30%,得1分,以后该比值每提高1%加0.1分,最高得3分。
年度网络每秒平均流量按照公式G=(H+I)8760
3600计算得出。
式中:
G为年度网络每秒平均流量,单位为Mbps;
H为连续一年数据中心通过网络从外部接收数据总和,单位为Mb;
I为连续一年数据中心通过网络向外部发送数据总和,单位为Mb。
附件2
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自评价报告
申请单位(盖章) | : | |
数据中心名称 | : | |
地址及邮编 | : | |
法定代表人 | : | |
联系人及手机 | : | |
电子邮箱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制
20 年月日
填写说明
一、申报企业应当准确、如实填报。
二、“申报单位”应填写单位全称,并与公章内容一致。
三、如所申报数据中心自身为独立法人,应以该数据中心法人作为申报单位。
四、如所申报数据中心为某数据中心或某数据中心园区内的一部分,申报数据中心名称中应包含对该具体部分的明确界定。
五、所申报数据中心应确保在自评价报告、第三方评价报告、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推荐汇总表中数据中心名称一致。
六、本报告中有关项目页面不够时,可另加附页。
七、自评价报告应按照规定格式填写,提供纸质版一式两份、电子版一份(推荐采用光盘或优盘存储并粘于纸质版封面内方式同步提供)。纸质版使用A4纸打印,于左侧胶装成册并加盖公章和骑缝章。电子版中应包含自评价报告的DOC文档格式、DOCX文档格式或WPS文档格式文件以及包含附件并加盖公章和骑缝章后全套纸质版自评价报告逐页扫描内容的单一PDF格式文件。
一、基本信息
(一)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 |||
单位名称 | |||
注册地址 |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单位性质 | (根据营业执照填写) | |
联系地址 | 联系人 |
| |
联系电话 | 电子邮件 |
| |
主营业务 | |||
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 | 近三年 净利润 | ||
已获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情况 | 许可证类别 | 颁发机关 | 许可证号 |
单位简介 | (至少应包含:成立时间,是否上市企业,股权组成,在数据中心领域开展业务情况,人员规模,业务模式,已设立分支机构情况等,500字以内) | ||
数据中心产权情况 | (包含:申报单位与申报参评数据中心产权权属关系,以及其资产权属构成) | ||
承诺函 我单位郑重承诺:本次申报所提交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均真实、有效,愿接受并积极配合主管部门的监督抽查和核验。如有违反,愿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责任。 负责人签字: (盖章) 日期: |
(二)数据中心基本信息 | |||||
数据中心名称 | (如为数据中心一部分参评应明确标明参评部分名称) | ||||
地址 | |||||
业务直接主管部门 | 同意建设批复部门 | ||||
数据中心负责人 | 联系人 | ||||
电子邮件 | 联系电话 | ||||
动工建设时间 | 投入使用时间 | ||||
数据中心业务模式 | □机柜租赁 □自用 □其它(请注明) | ||||
业主所属领域 | □生产制造 □通讯 □互联网 □公共机构 □能源 □金融 □电子商务 □其他 | ||||
数据处理业务方向 | |||||
建筑形式 | |||||
数据中心等级 | □A级 □B级 □C级(参考标准:) | ||||
设计单位 | 主要施工/建设单位 | ||||
数据中心总建筑面积(包含机房和所有配套设施、运维人员办公室等)(平方米) | (如为部分参评,此处填所在数据中心总体情况) | 参评部分总建筑面积(平方米) | (如为全部参评,重复上栏内容即可) | ||
机房总面积 (安装机柜部分建筑面积)(平方米) | (以下皆为参评部分实际情况) | 设计可安装机柜总数 | |||
实际安装机柜数 | 上电机柜总数 | ||||
上电机柜总设计功率 (千瓦) | 上电机柜设计功率分布情况 | ||||
年度总电能消耗(万千瓦时) | 年度信息设备电能消耗(万千瓦时) | ||||
设计电能利用效率 (PUE) | 年度实际电能利用效率(PUE) | ||||
已安装信息处理设备总数量 | 安装网络总带宽(Mb) | ||||
年度从外部接收数据总和(Mb) | 年度从外部接收数据总和(Mb) | ||||
水资源全年消耗量(吨) | 余热余冷全年利用量 | ||||
水资源回收量(吨) | 各类电机、泵、风机、压缩机能效等级情况 | ||||
年度可再生能源应用量(万千瓦时) | 年度认购绿色电力证书代表电量(万千瓦时) | ||||
节能技术产品 应用数量 | 所应用节能技术产品 名称 | ||||
数据中心平面简图 | |||||
| |||||
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组成拓扑简图 | |||||
(三)电量计量 | ||||||
依据标准:□《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第3部分:电能能效要求和测量方法》(GB/T 32910.3) □《数据中心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40879) | ||||||
计量点设置简图 | ||||||
计量器具配备情况及检定校准情况简要说明 | ||||||
年用电总体情况 | 年度内总用电量()度,其中空调、照明系统及其他系统(除IT设备外)年用电量度,信息设备年用电量度。 | |||||
以月为单位依次写明连续一年总用电情况,如:申报第一月为2019年7月则写明“2019年7月,2019年8月...” | 时间 | 总用电量 | 电能利用效率 | 时间 | 总用电量 | 电能利用效率 |
年月 | 度 | 年月 | 度 | |||
年月 | 度 | 年月 | 度 | |||
年月 | 度 | 年月 | 度 | |||
年月 | 度 | 年月 | 度 | |||
年月 | 度 | 年月 | 度 | |||
年月 | 度 | 年月 | 度 |
(四)建筑结构(特殊情况请说明) | |||||
结构形式 | □钢结构 □钢混结构 □其它(请注明) | ||||
外墙形式 | □水泥 □玻璃幕墙 □彩钢板 □塑钢板 □铝塑板 □其他 | ||||
墙体保温 | □岩棉 □无保温 □其它(请注明) | 外窗 | □有 □无 | ||
地板形式 | □防静电地板 □其他(请注明) | ||||
地板保温 | □有 □无 | 地板高度 | (单位:厘米) | ||
吊顶高度 | (单位:米) | 楼层梁下净高 | (单位:米) | ||
综合布线 | □上走线 □下走线 | 电缆走线方式 | □上走线 □下走线 | ||
其他补充说明: |
(五)信息系统基本情况 | |||||
序号 | 设备类别(如计算类、存储类等类别) | 标称功率 | 能效情况 | 数量 | |
1 | |||||
2 | |||||
3 | |||||
4 | |||||
... | |||||
IT系统先进管理技术 | □虚拟化技术□云化IT资源□高效计算系统 □高效存储系统□其他高效IT系统(请注明) | ||||
其他说明情况: |
(六)空调系统 | ||||
冷源方式 | ||||
室外机位置 | 数量 | |||
制冷总功率 | 冷源机组标称能效 | |||
冷量传输方式 | □风冷 □水冷 □其它(请注明) | |||
室内机形式 | ||||
室内送回风方式 | 机柜进风温度 | |||
IT设备散热方式 | □风冷 □水冷 □其它(请注明) | |||
加湿方式 | □空调加湿 □独立加湿 | |||
冷热通道 | □热通道隔离□冷通道隔离□冷热通道隔离□无 | |||
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包括冷源、制冷机组、冷却塔、水泵以及应用的制冷系统节能技术等) |
(七)供配电系统 | |||
市电引入情况 | □源自不同变电站 □源自同一变电站 市电一:来自变电站,电压等级V。市电进线后端负荷为台容量为KVA的变压器和台容量为KVA的变压器,可供机房%的负荷,实际供应机房%的负荷; 市电二:来自变电站,电压等级V。市电进线后端负荷为台容量为KVA的变压器和台容量为KVA的变压器,可供机房%的负荷,实际供应机房%的负荷。 | ||
内部供电形式 | |||
后备电源情况 | □柴油发电机组,本机房共配置()台容量为()KW的柴油发电机组。 □其它(请注明) | ||
UPS使用情况 | 用备 | UPS类型 | |
梯级利用锂离子 电池容量 | 电池总容量 | ||
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包括市电引入、直流供电技术、应用的节能供电技术、错峰用电、电池管理系统、新型的储能技术等情况) |
(八)智能化系统 | |||
是否具有能源管理信息化系统 | □是 □否 | ||
序号 | 已安装智能化系统 | 实现功能 | 供应厂商 |
1 | 如:动环监控系统 | 如:动力环境监控功能、能耗监控功能 | |
2 | |||
... | |||
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 |
(九)自建清洁能源利用系统 | |
清洁能源利用形式 |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 □余能余热 □其他(请注明) |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 | □风能 □太阳能 □其它____(请注明) |
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系统形式 | £高效热泵 □其他(请注明) |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量 | |
余热余能回收利用量 | |
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 |
(十)设备设施管理 | |
水处理设施 | □循环水回收利用设施□污水净化处理设施等设施 □其它(请注明) |
水资源再利用情况 | (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描述,如回收再利用率、污水净化率等) |
主要用水器具情况 | |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设备产生种类 | □空调设备 □其它________(请注明) |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设备回收处理情况 | (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描述,如回收处理率、综合再利用率等) |
废弃油液种类 | |
废弃油液处理情况 | (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描述,如回收处理率、综合再利用率等) |
制冷剂种类 | □氯氟烃(CFC) □氢氯氟烃(HCFC) □氢氟烃(HFC) □其它________(请注明) |
制冷剂处理情况 | (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描述,如回收处理率、综合再利用率等) |
其他废弃物种类 | |
其他废弃物处理情况 | (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描述,如回收处理率、综合再利用率等) |
(十一)开展的节能诊断、第三方认证、第三方评测等情况 |
(认证/评测的类别、时间,以及认证/评测机构) |
二、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相关情况
(一)数据中心基本情况。
对照《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简要介绍参评数据中心所属领域、地理位置、气候类型、总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参评部分建筑面积、参评部分机房面积,参评部分上电机柜数量、上电机柜设计功率分布情况、业务类型、数据业务方向、年总用电量等基本情况,以及科学布局及集约建设、算力资源高效利用、能源高效利用、绿色低碳发展各方面、各指标实际情况(无需在此列出所得分数)。可适当配有数据中心外景图、效果图等图片。
(二)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情况。(1000字以内)
简要介绍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方面开展的具体工作、取得效果、相关经验及取得的总体成绩。总体成绩应包含有电能利用效率提升情况。具体工作及经验应不少于三项,要求突出建设亮点,效果要求量化。为更好体现工作内容和取得效果,应适当配有对应图表。
三、绿色数据中心自评表
依据数据中心情况,进行自评价工作并填写附表。
四、附件清单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材料:
(一)营业执照复印件(必要);
(二)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复印件(如有);
(三)相关主管部门允许数据中心开展建设的批复(必要);
(四)申报数据中心财产权属相关证明(必要);
(五)能源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如有);
(六)申报数据中心已获得的地方、行业节能环保相关奖励证书(如有)。
附表
绿色数据中心自评表 | |||||
数据中心所属领域: | |||||
能耗测量依据标准: | |||||
序号 | 指标 | 权重分值 | 所赋分数 | 对赋予该分数理由的详细说明 | 相应证明材料 索引 |
一、能源高效利用 | |||||
1 | 电能利用效率 | 40 | (标明第几项证明材料、证明材料名称、页码,下同) | ||
2 | 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 | 10 | |||
3 | 单位信息流量综合能耗下降水平 | 2 | |||
4 | 能源利用智慧管控水平 | 7 | |||
5 | 余热余冷利用水平 | 4 | |||
二、绿色低碳发展 | |||||
6 | 水资源利用水平 | 5 | |||
7 | 绿色采购水平 | 5 | |||
8 | 绿色运维水平 | 5 | |||
9 | 绿色化改造提升情况 | 3 | |||
10 | 绿色公共服务水平 | 3 | |||
三、科学布局及集约建设 | |||||
11 | 科学布局水平 | 3 | |||
12 | 集约建设水平 | 3 | |||
四、算力资源高效利用 | |||||
13 | 机柜资源利用水平 | 4 | |||
14 | 算力负荷利用水平 | 3 | |||
15 | 网络资源利用水平 | 3 |
附件3
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第三方评价报告
申请单位 | : | |
数据中心名称 | ||
第三方评价机构(公章) | ||
机构联系人及手机 | ||
电子邮箱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制
20 年月日
填写说明
一、第三方评价机构企业应当准确、如实填报。
二、“申请单位”及“第三方评价机构”应填写全称,并与公章内容保持一致。
三、如所申报数据中心自身为独立法人,应以该数据中心法人作为申报单位。
四、如所申报数据中心为某数据中心或某数据中心园区内的一部分,申报数据中心名称中应包含对该具体部分的明确界定。
五、所申报数据中心应确保在自评价报告、第三方评价报告、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推荐汇总表中数据中心名称一致。
六、本报告中有关项目页面不够时,可另加附页。
七、第三方评价报告应按照规定格式填写,提供纸质版一式两份、电子版一份(推荐采用光盘或优盘存储并粘于纸质版封面内方式同步提供)。纸质版使用A4纸打印,于左侧胶装成册并加盖公章和骑缝章。电子版中应包含自评价报告的DOC文档格式、DOCX文档格式或WPS文档格式文件以及包含附件并加盖公章和骑缝章后全套纸质版自评价报告逐页扫描内容的单一PDF格式文件。
一、基本信息
一、数据中心基本信息 | |||
申报单位 | |||
数据中心名称 | (如为数据中心一部分参评应明确标明参评部分名称) | ||
参评性质 | □数据中心部分区域 □数据中心全部区域 | ||
数据中心地址 | |||
业主所属领域 | □生产制造 □通讯 □互联网 □公共机构 □能源 □金融 □电子商务 □其他 | ||
数据中心联系人 | 联系人电话 | ||
电子邮件 | 传真 | ||
“信用中国”网站 查询结果 | |||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结果 | |||
是否在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相关督查工作中被发现存在严重问题 | □是 □否 | ||
是否被列入工业节能监察整改名单且未按要求完成整改 | □是 □否 | ||
是否失信被执行人 | □是 □否 | ||
二、第三方机构信息 | |||
第三方机构名称 | |||
第三方机构地址 | |||
第三方机构性质 | □企业 □事业单位 □社团法人□其他: |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
CMA证书编号及有效期 | |||
CMA证书认可能力范围 | |||
CNAS证书编号及有效期 | |||
CNAS证书认可能力范围 | |||
从事绿色评价的中级职称以上专职人员人数 | 相关专业高级职称人员人数 | ||
近五年主导或参与数据中心相关评审、论证、认证、评价或省级(含)以上科研项目,或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及团体标准、相关政策制定等项目数 | 近五年主导或参与数据中心相关评审、论证、认证、评价或省级(含)以上科研项目,或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及团体标准、相关政策制定等具体项目清单 | ||
财务管理制度清单 | |||
机构法定代表人 | 法定代表人电话 | ||
机构联系人 | 联系人电话 | ||
报告编制负责人 | 负责人电话 | ||
报告审核人 | 审核人电话 | ||
三、绿色数据中心评价结果 | |||
评价得分 | |||
本机构承诺,已知悉评价机构应尽义务,本次评价为参照《绿色制造体系评价参考程序》(工信厅节函〔2017〕564号)开展的独立评价,并对评价结果的真实性负责。评价报告若存在弄虚作假,本机构愿承担责任。 法定代表人签字: (盖章) 日期: |
二、绿色数据中心第三方评价相关情况
(一)概述。
简要介绍本次评价的时间、目的、评价范围。
(二)评价过程和方法。
简要介绍评价组织安排、参与人员、现场评估过程、评估方法、依据标准、检测评估报告编写过程等情况。
(三)评价结论。
对申报数据中心申报基本要求符合性的核查情况。应对各基本要求逐条列出核查结论并对结论予以说明。
对申报数据中心填写的自评价报告各项内容真实性的核查情况。需说明核查过程及核查结论。
依据《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指标体系》,以表格形式体现对各项指标进行赋分的结果及总分情况。
逐项详细说明所赋分数理由,以及相应证明材料索引(应标明第几项证明材料、证明材料名称及页码)(可以以表格形式,格式见附表)。
(四)建设亮点。
描述受评价数据中心主要创建做法及工作亮点等。
(五)工作建议。
对受评价数据中心持续开展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
(六)评价证明材料。
在此小节列明所提供的评价证明材料明细,应对证明文件进行编目并标出页码,相关证明文件附在正文后。
(七)第三方机构资质符合性情况。
在评价报告中对照评价机构基本条件逐项进行说明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在此小节列明所提供的证明材料明细,应对证明文件进行编目并标出页码,相关证明文件附在评价证明材料之后。
评价机构基本条件如下: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具有开展相关评价的经验和能力。
2.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及开展评价工作的办公条件,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3.从事绿色评价的中级职称以上专职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电子信息、通信、计量、能源、机电和暖通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人员不少于50%;评价机构人员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评价程序,熟悉绿色数据中心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
4.具备开展绿色数据中心相关测试或评价或监察的能力,近五年主导或参与数据中心相关评审、论证、认证、评价或省级(含)以上科研项目,或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及团体标准、相关政策制定等,总计应不低于10项。
5.应具有省级(含)以上计量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有效期内的检测检验机构计量认证(CMA)证书或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授权的实验室认可证书,且证书获认可的能力范围原则上应包含电源、空调、电池、机柜等产品、系统以及数据中心整体的检测能力。
附表
绿色数据中心第三方评价表 | |||||
数据中心所属领域: | |||||
能耗测量依据标准: | |||||
序号 | 指标 | 权重分值 | 所赋分数 | 对赋予该分数理由的详细说明 | 相应证明材料 索引 |
一、能源高效利用 | |||||
1 | 电能利用效率 | 40 | (标明第几项证明材料、证明材料名称、页码,下同) | ||
2 | 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 | 10 | |||
3 | 单位信息流量综合能耗下降水平 | 2 | |||
4 | 能源利用智慧管控水平 | 7 | |||
5 | 余热余冷利用水平 | 4 | |||
二、绿色低碳发展 | |||||
6 | 水资源利用水平 | 5 | |||
7 | 绿色采购水平 | 5 | |||
8 | 绿色运维水平 | 5 | |||
9 | 绿色化改造提升情况 | 3 | |||
10 | 绿色公共服务水平 | 3 | |||
三、科学布局及集约建设 | |||||
11 | 科学布局水平 | 3 | |||
12 | 集约建设水平 | 3 | |||
四、算力资源高效利用 | |||||
13 | 机柜资源利用水平 | 4 | |||
14 | 算力负荷利用水平 | 3 | |||
15 | 网络资源利用水平 | 3 |
附件4
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推荐汇总表
序号 | 数据中心名称 | 数据中心地址 | 申报 单位 | 数据中心规模 (标准机架数) | 连续一年数据中心总电能消耗(kW·h) | 连续一年可再生能源电力利用量 (kW·h) | 电能利用效率 | 所属领域 | 第三方评价机构 |
1 | □生产制造□通信 □互联网□公共机构□能源□金融□电子商务□其他 | ||||||||
2 | □生产制造□通信 □互联网□公共机构□能源□金融□电子商务□其他 | ||||||||
... |
推荐单位:
(单位公章)
年月日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12月6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