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州区2022年冬季自然灾害趋势
及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一、气象预测
(一)气温偏高。11月(深秋),全区平均气温13.7℃,较常年同期偏低0.4℃;各地平均气温为7.5—15.2℃,与常年同期相比,大部地区偏低0.3—0.5℃。冬季全区平均气温为9.1℃,较常年同期和去年同期分别偏高0.5℃和1.7℃;各地气温4—10℃,较常年同期偏高0.3—0.8℃。
(二)降水偏少。11月,全区平均降水量63.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成;各地降水量为33—8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大部地区偏多1成。冬季全区平均降水量45.5毫米,较常年同期和去年同期均偏少约2成;各地降水量为30—80毫米,大部地区较常年同期偏少1—2成。
(三)阶段性低温较强。预计我区将出现三轮阶段性低温时段,强度接近常年同期略偏重。主要时段依次为:12月上旬前期、12月下旬后期至1月上旬前期、至1月下旬后期至2月上旬前期。
二、自然灾害趋势分析
(一)主要灾害分析。
1.森林火灾。今冬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以低度危险和较低危险为主,个别时段将会出现较高危险及以上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过程,东南部地区出现较高危险的频次多于其他地区,易发生森林火灾。深秋烧灰积肥农事用火及春节期间祭祀用火管控难度较大,人为活动较多的城镇、村社附近和林农交错区、林区坟地易发生森林火灾。
2.地质灾害。全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总体较常年偏低,为地质灾害低易发期。需重点防范11月阴雨天气诱发的地质灾害,2月高海拔地区易发生因冰劈现象造成的危岩崩塌及雨雪融化引发的地质灾害。同时,需重点关注长江三峡水库蓄退水影响区域、国道G211沿线、“四好"农村路沿线及其他可能发生危岩崩塌的风险区。
3.气象灾害。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可能造成春马铃薯、蔬菜、柑橘等叶片萎蔫发黄、柑橘落果,以及农业大棚设施损毁。需防范灾害天气对交通、建设、旅游及能源保供等行业领域造成次生事故。
(二)应对措施。
1.严防山火。持续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开展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严格管控重点人群。针对年前、春节期间等高风险时段,增设防火检查卡口,执行扫码入林登记制度,强化进山入林人员管理。增派巡护人员,加密巡查频次,加强烧灰积肥等农事用火,烧香烧纸等祭祀用火,疫木处置、国土绿化等生产用火,野炊烧烤等非生产性用火事管理。加强监测预警,及时会商研判,落实预警响应措施。广泛开展防火警示教育,曝光典型案例,确保预警信息、禁火要求和防灭火知识宣传到家到户到人。落实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要求,发生火情应报扑同步。加强救援人员及应急装备预置,安全、科学、高效开展应急处置。
2.预防地灾。密切关注地质灾害等级预警,三峡库区蓄退水影响区域和危岩崩塌易发区等高风险地区,加强气象预报预警,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加强建设工程巡查监测,严防因人为活动导致的高切边坡滑移、垮塌等地质灾害。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四重”网格员日常排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员工作制度,开展“点线面”一体化管控,提升地质灾害防范实效。
3.农事。组织机械、人力抓好秋播冬种。墒情偏差地区要合理调度水源确保满栽满插;其他地区要注意查苗补苗,及时清沟理墒、排涝降湿,提高抗逆性。落实蔬菜防寒防冻措施,抓好冬季果园病虫害综合性防治,做好畜禽圈舍除雪加固及畜禽防寒保暖、仔畜保育等工作。水产养殖需注意控制养殖密度,控好水体温度。
三、安全生产风险分析
(一)道路交通。
风险分析:岁末年初,各类企业赶进度、冲业绩,货物运输、危化品运输、电商物流运输旺盛,货车多拉快跑、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违法肇事风险突出。元旦、春节假期客流车流集中,餐饮聚会增多,加之卡塔尔足球世界杯举行,酒驾醉驾、“三超一疲劳”、非法营运等多发易发。外地务工人员集中返乡,农村酒宴、年货采买等活动增多,出行和运输需求增多,事故风险上升。冬季雨雾冰冻等天气多发,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容易造成车辆追尾、翻坠等。
应对措施:加强冬季事故预防,结合历年事故规律特点,围绕城市、农村、高速、国省县“四类战场”,明确防控重点区域、重点车辆、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等,针对性开展防范。持续推进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普通货物道路运输、九座以上租赁车、非法客运打击等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我区道路运输经营行为。加快推进预警管理体系建设,落实行业预警发布规范,明确具体行政指令,督促指导末端监管服务对象及时规避风险。重点加强灾害性天气临灾会商,针对性部署防范应对措施,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坚决落实熔断机制,做好停工、停产、停运等措施。持续推进货运企业安全生产技术集中托管模式,为货运企业提供基础服务、专业服务、定制服务,实现行车动态实时监控、日常安全风险托管、预警信息服务、企业安全风险分析、车辆管理统计分析等情况精细化、专业化、信息化管理,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风险防控建议,进一步强化货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抗事故风险能力。全面排查整治临水临崖、临河临湖和通客道路的安全隐患,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提升道路安全防护标准,严守路面通畅安全。严格执行安全例检、旅客实名制、“三不进站,六不出站”等规定以及安保防范、消防安全等制度,从源头把好车辆出入“安全关”。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提示,广泛发布交通安全预警提示,宣传雨雾冰冻天气驾车技巧和急救知识,及时发布交通管制信息,最大限度降低对群众出行的影响。加强恶劣天气巡逻巡守和应急准备,确保一旦出现事故险情能及时妥善处置、科学救援。
(二)建设施工。
风险分析:冬季是施工安全事故易发高发期,主要存在雨雪天气等自然灾害引发施工安全风险,房地产市场波动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影响,危大工程管理与施工机具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施工安全风险,元旦假期从业人员流动造成的疫情风险,冬季取暖造成的消防安全风险,特殊时段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工作等其他风险。
应对措施:督促各在建项目制定有针对性的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值班值守,规范落实“熔断”机制和自然灾害预警叫应制度,确保极端天气情况下及时紧急叫停施工作业行为。严格落实“五在”安全值守,各行业管理单位、项目参建企业应组成工作小组开展安全生产检查,针对各在建项目参建主体单位项目负责人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对责任人员不在岗、安全隐患整改不及时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执法处置。针对检查发现的隐患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对虚假整改、敷衍整改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各在建项目应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强化进场人员测温、行程登记管理,按要求及时上报异常人员情况。邀请消防领域专家认真开展施工消防专项检查,加强对全区在建工程施工可能占压、穿插燃气管线的行为进行排查检查,督促参建各方主体制定有效的燃气管道保护措施,并建立健全常态安全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网络、微信等方式加强安全宣传,营造全民重视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不放松对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等其他“冷门”领域的安全监管排查工作。
(三)工贸行业。
风险分析:冬季工贸行业企业危险物品囤积增多,通风不良容易造成中毒,若遇点火源可能引发爆燃事故。岁末年初,工贸行业企业检维修作业增多,且以外包制为主,涉及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等特殊作业,若工人安全职业素养不高,极易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冬季天然气若供气不稳,熔炼炉意外熄火,再次点燃容易发生炉膛燃气爆炸事故。冬季气候阴湿,涉爆粉尘遇水氧化还原反应加剧,如果通风散热不及时,容易引发自燃并引发粉尘爆燃事故。
应对措施:以“百日清零行动”为契机,巩固钢铁、铝加工(深井铸造)、粉尘涉爆等三类重点企业重大安全隐患销号专项整治成果,深化工贸行业企业“四涉一限一使用”专项整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严格落实工贸行业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两单两卡”制度,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严厉打击特种作业无证上岗等违法行为,从严查处培训制度不落实的工贸行业企业,切实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技能。
(四)文化旅游。
风险分析:冬季来临,赏雪将成为大众出游首选,满月雪宝山居音乐营地、紫水龙头嘴森林公园、河堰人头寨风景区等冬游热门景区客流会出现时段性增长,自驾车、旅游客车出行风险上升。高山景区大雾、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多,大型游乐设施、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增高,事故风险较高。岁末年初,节庆活动多,人员密集场所易出现火灾、踩踏等事故。
应对措施:高度关注恶劣天气带来的事故风险,加强宣传引导,强化预警预判,制定应急预案,做好防范应对。压实大型活动主办单位、承办单位责任,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强化人员密集场所人流量动态监测,适时限流分流,加强游乐项目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和涉险公共区域巡查检查,确保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畅通。
(五)消防。
风险分析:临近年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入旺季,加之今年高温限电影响,经济出现下滑,企业年底赶工生产现象突出,极易因管理松懈诱发火灾。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商业促销、休闲旅游、传统民俗等活动频繁,人流、物流高度集中,各大商圈、景点、交通枢纽等人员聚集,诱发火灾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冬季湿冷多雨,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增多,室内生火、使用大功率电器取暖等现象普遍,容易引发“小火亡人”事故。
应对措施:聚焦高层建筑、厂房库房、地下工程、经营性自建房、医养场所、涉疫场所、商场市场、车站码头、老旧小区等火灾高发场所,抓好沿街商铺、九小场所、群租房等“小火亡人”多发场所,各行业部门、乡镇(街道)和公安派出所切实做好行业领域、辖区属地的火灾风险防控,做好风险研判、巡查检查和隐患整改,开展好今冬明春火灾防控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开展“119”消防宣传月活动,各部门各单位结合新媒体平台和传统方式宣传消防安全,发动单位职工、行业领域、在校师生学习消防安全知识,组织综治专干、消防志愿者、社区网格员走村入户宣讲消防安全,构建立体消防宣传格局。针对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保持高等级勤务模式和战备状态,做好灭火应急救援准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矿山。
风险分析:年末岁尾历来是非煤矿山高风险时段,部分企业为抢工期、抢产量,安全管理松懈,冒险蛮干,事故风险较高。地下矿山隐蔽致灾因素多,顶板事故、爆破事故、机械伤害、矿山道路交通事故等风险较高。企业春节放假,年初集中复工复产,存在隐患排查不到位、员工教育培训不到位等风险。
应对措施: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督促企业有序组织生产,严防超能力、超强度生产引发事故。对地下矿山开展大诊断,坚决消除可能引发矿山事故的隐蔽致灾因素。狠抓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宣传工作,充分发挥群众特别是企业内部员工对矿山安全的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