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不断深化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让红色基因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刘帅故里,英烈辈出,红色基因浓厚,红色资源丰富。在这片土地上,红岩十四英烈的英雄事迹广为流传,刘伯承元帅的丰功伟绩和革命家风故事家喻户晓,红色精神在这里孕育,红色血脉在这里赓续,红色信念在这里坚定,红色故事在这里传颂。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红色血脉的赓续传承,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反复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今年是刘伯承元帅诞辰130周年,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和故居保护提升后重新对外开放,必将充分发挥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宣传阵地作用,以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我区旅游内涵,催生红色研学活动迈上新台阶,推动红色资源成为展示城市名片的重要资源、践行革命传统的重要载体、激励党员干部群众精气神的生动教材,让红色基因在开州大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赓续红色血脉
1892年12月4日,刘伯承出生于开州区赵家街道周都村(原开县赵家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刘伯承同志故居坐落于周都村沈家湾,刘伯承青少年时期在这里度过了19个春秋。故居于1987年修复后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匾额。故居占地20亩,保护范围2.9平方公里。2013年,刘伯承同志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伯承同志纪念馆于1992年建成并开放,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馆名。纪念馆通过两次改扩建,目前占地60亩,由主展馆和东西部景区组成。
纪念馆开放以来,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三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国家级称号,被命名为“重庆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重庆市廉政教育示范基地”“重庆市研学旅行示范基地”等市级称号。
刘伯承同志纪念馆现有馆藏文物及资料4603件/套。其中,由专家定级的国家级珍贵文物有一级文物17件/套、二级文物54件/套、三级文物214件/套。这些文物的年代从1915年到1987年,时间跨度是72年,全面深入地展示了刘伯承元帅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
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和故居开放以来,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1200万余人次。2008年免费对外开放以来,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超过60万人次。
传承红色基因
开州是一片英雄的热土,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近年来,我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大力弘扬刘帅精神,以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刘伯承同志故居、开州博物馆为阵地,整合资源、统筹规划,整体保护、合理利用。
据介绍,我区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进一步摸清家底,系统挖掘梳理开州革命文物,建立完善革命文物基础档案资料,让革命文物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保管机构,逐步让文物“活起来”。
20多年来,我区先后4次对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和故居进行保护提升,大幅度改善纪念馆及故居展陈条件及服务设施。
目前,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和故居保护提升工程已经完工,纪念馆新增了游客接待中心、影视报告厅等设施,故居新增了心路历程党建展廊、乡情陈列馆、溯源广场、渝东北红色教育基地、红色乡宿等板块,更加全方位、立体化彰显刘伯承元帅崇高的革命精神,让游客从浅层次走马观花的“眼睛文化”转向深受震撼和教育的“心灵文化”。
同时,打造特色文创产品,推进红色文化内涵式发展。我区注重开发农特产品套盒、初心咖啡、红色文具等30余种文创产品,通过建立红色文创馆、红色邮局等平台,立体营销红色文创产品,进一步丰富红色文化价值载体,更广泛、更深入、更生动地发挥开州区红色资源的教育意义。
此外,我区大力发展“红、蓝、绿、金”四色旅游,以独特的红色资源赋能红色旅游,打造大三峡大秦巴结合部国际旅游度假区。打造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和故居、杨柳关红四军战壕遗址、巴茅山题刻、王润波烈士纪念碑、王雨青同志纪念碑等红色旅游景点;将红色元素融入大旅游,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红色+”,促进红色旅游与党史学习教育、研学、康养等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产业业态;引进研学机构,开展红色研学旅行,让“刘帅故里、开心开州”成为热门线路;在周都村,依托红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让周都村群众端上旅游碗、吃上旅游饭。
近年来,我区强化区域联动协作,积极融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联合万州库里申科烈士墓园、“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等相关市区县红色旅游景点,共同策划推出区域性红色精品线路,共享客源市场、共塑红色品牌。开州形成了以红色旅游为牵引的旅游发展态势,“帅乡帅湖·开心开州”已经成为渝川陕“朋友圈”热词。
发挥红色效应
2021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所赠的一批大型退役兵器落户刘伯承同志纪念馆,这批退役兵器包括59式坦克、120毫米反坦克炮、63式装甲输送车、66式152毫米加榴炮、59式100毫米高射炮。目前,馆内共有退役武器共30件。
宝贵的红色资源正逐步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我区结合红色资源,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推广红色研学活动,让广大群众和青少年不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近年来,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和故居充分发挥“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宣传阵地作用,强化红色旅游景区教育功能,参观游客逐年增长,2021年参观游客量超60万人次。
刘伯承同志纪念馆管理处利用每年的清明节、博物馆日、“七一”、“八一”、抗战胜利纪念日、全民国防教育日、烈士纪念日、国庆节、刘帅诞辰等重要节庆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讲好刘帅的故事、革命的故事、烈士的故事,更好地弘扬刘帅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帅乡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每年新兵入伍时,首先要在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开展新兵入伍宣誓教育活动。老兵退伍时,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老兵来此开展“退役不褪色”教育活动,充分地发挥了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宣传主阵地作用。
2021年,我区组织开展万达开“传承红色基因接续百年奋斗”等研学活动,区内外师生近3万人次来到红色景区体验红色研学活动、接受红色文化洗礼。
今后,我区将依托焕然一新的场馆资源及配套设施,打好“红色牌”,通过邀请刘伯承元帅家人及亲属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报告会、培养小小红色讲解员,积极开发红色书籍、红色演艺、红色研学、红色文创等多元化的红色旅游产品,全方位、多角度推广红色旅游品牌,让革命文物资源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走出去。